(目的: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培养理解你的情绪如何影响你的关系。它还可以帮助你识别他人的情绪如何影响你的情绪状态。)
国庆节放假之前的晚上,我和老板娘聊微信,结束时,她发了一句“呵呵”。我心头一惊,马上重翻前面的聊天内容:我是哪里说错话了?看了两三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诶,不对。前面她有一句,“国庆前大家都抢到车票,能按时回家吗?”我回答“是的。”(吸气)难道这句回答有问题?往年我们因为一个比赛,每年国庆都要加班的。莫非她是在试探我,国庆有没有人加班,从而了解一下我们这边比赛培训的招生情况?然而当她发现我们没有人加班,心头不满,才发了一句“呵呵”?
这件事,一直搞得我诚惶诚恐,一晚上没有睡好。做梦也在被老板训斥,为什么比赛培训招生如此差。
一直惊恐忐忑直到国庆完了以后,我和其他校区负责人一起开员工大会时,发现另一个校长和老板娘的聊天记录里,竟然也有“呵呵”。那一刻,我一下释怀了,原来她不知道呵呵的意思,只是爱发呵呵罢了。是我自己的猜忌,让我惊恐了整整一个国庆。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就像“呵呵”这种词语一样,被惯性的贴上了一种不太好的标签,而当别人在正常的对话语境中突然对我们使用时,我们不外乎出现以下情绪:
第一种,是内心翻江倒海,外在隐忍不发。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林黛玉。由于曲解他人的意思,宝玉若在,便苦口婆心的向她解释;宝玉不在,更多的时候自己一个人默默流泪到天明,于是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了。而我国庆时候那个诚惶诚恐的样子,现在看来,是没有黛玉的半点姿色,却操起了黛玉忧思多虑的心。
第二种,本能式抗拒。别人说什么,都觉得在说自己,并且马上就要弹回去。
家里来了一只小猫咪,老妈爱不释手。抱着猫和邻居说话,邻居说,“姐,还抱个小宠物呀?”我妈说:“呵呵,没有其他的小玩物抱,只有抱小宠物啦!”我听完了马上激愤的说,“什么意思,别以为我听不出来你在变着花样的催婚!”我妈在原地愣了半天,说,“哦,原来还有这个意思。”好在老板娘对我发呵呵的时候,没有反弹回去,问“你什么意思,凭什么对我说呵呵?”不然国庆结束了,我也可能就失业了。
大家看,以上两种情绪表达,隐忍伤害自己,反弹伤害他人,仿佛是个困局,对吧?那怎么破,才能走出被“呵呵”的情绪困局呢?
首先,要破局,先识局。其实局都是人为设出来的。”呵呵“初期就是跟”哈哈“一样,后来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人们对他人表示不屑的拟声词。当我们无形中跟随外在看法,贴上了标签,便由不经意间设出来的局困住了自己,因此是一个自设局。
第二,我之所以怀疑老板娘说通过说“呵呵”对我们工作表达不满,是因为本来就没有做好比赛培训招生,内心有愧。我之所以觉得我妈在催婚,是因为自己本身就对这个事心理发虚,所以情绪上特别抵触。而“呵呵”这类词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强化我因为事没有做好的心虚罢了。所以,做好自己分内事才是消除心虚的自设局的根本。
第三,很关键的一点,改变心智模式。负面情绪的产生,其矛盾冲突点在于不同的心智模式。于是就有小伙伴说了,心智模式在内心根深蒂固很久了,改起来很困难吧?确实,这容易形成惯性,深入到潜意识里,左右情绪。那怎么做呢?别担心,我有个妙招:你可以通过问自己2个问题来一定程度的启发自己:
1. 自己和他人对同一个词的理解会不会不同?老板娘的”呵呵“是不是就是哈哈的意思?
2. 真的要换一种理解对我来说有多大的损失?很多时候我们固执的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但仔细一想,其实呵呵与哈哈真的又有多大影响呢。而我们真的有必要因为一点表达的差异,过度揣摩,让自己内心情绪无比纠结吗?
所以总结一下如何调整情绪:要破局,先识局,原来自己在设局,做好自己分内事,心智升华真本事。
若你有一天又被“呵呵”了,或者遇到类似的情况,内心彷徨,怎么办?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吧。相信今天听了这个演讲,你一定不会再惧怕“呵呵”们。不管它们可能是什么含义,当你面对它们时,都能会心一笑,这便是你被“呵呵”时,最好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