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我会从中国儒家经典《论语》进行日更的学习与研修,每天两小则内容。
《论语》是儒家内部人自己总结的思想精华,是孔子思想学习的指南,也是儒家思想的入门手册。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我不是国学大师,也没有治天下的胸怀,解读这类书籍仿佛不是我们凡夫俗子该做的事。但我觉得任何经典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也值得每个普通人去思考与转化,因为文字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
中国文字最大的妙处就在于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解读都会有不同的意思,就像我们与人交流,心灵相同时,说出来的话,大家各自心领神会;可如若形神两别时,说出来的话,便如同对牛弹琴一般,惹人耻笑!
个人以为,自我的成长从来就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即使遭人唾弃与笑话,那也是极为正常的一件事。学习论语的目的,不过是自我提升认知,修养生息,弥补知识层面的不足,纯粹个人体会,仅做分享使之,但求无损无过之。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正文解读:孔子说:“学了,然后按时实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相会,不是也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个人感悟:
一问:关于学和习的思考,联系实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辩证关系。我想为什么会有“学习”这个词,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后可以产生怎样的结果,这句话可是把道理说透了。一句话,就是光学不练,没有价值,你也从中得不到任何的快乐。
二问:友情是一生中难得的情感之一,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也枉然。”人在这世界存在,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当有人为了你,不远万里来看你,你还有什么不爽的呢?我并不太认可现代的一些观点,譬如朋友就是相互利用之类的意思。
虽然朋友也分好几类,酒肉朋友、最佳损友、闺蜜、合作伙伴及君子之交等等,你会交到怎样的朋友,全在自己的掌握中,如果被他人利用或是被欺骗得体无完肤,这也只能是自己识人的问题,而不能因此以偏概全。
三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被人理解这是再正常的一件事,这说明我们看待事物时要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或是脱离事情本身的思维跳出去考虑,任何不解的事情,其实只要能掌握这一点,万事皆可释然。
这里讲到一个笑话,有人说,从前他和老婆经常吵架,几乎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生活过得是狼狈不堪。后来得一高人指点,说夫妻相处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是男人,那就在心里默念一个规则“老婆说的都是对的”,建立这个认知后,他忽然发现老婆再也不和他吵了,而且他也不和老婆吵了,因为两人在沟通上没有冲突了。
女人有天生的第六感,她们提的要求自然会有些脱离实际,但是男人如果可以尊重对方的想法,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必要争吵。人生那么长,为何要花费精力纠结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这一原则其实还可以用到职场、教育等等生活场景,我们如果能够从中悟出些道理来,必然也会是个君子了。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正文解读:有子说:“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很少。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也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性工作,根本确立了,正道也就随之产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内容,大概就是实行仁道的基础吧。”
个人感悟: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推理,也就是有仁心的人,这里主要说得是但凡拥有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这类美德的人,他们是难以做出坏事的,虽然这可能是当时封建社会为维护统治阶级而推崇的说辞,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因为从我的经历来看,真正仁慈、一心向善的人确实是很难做出出格之事,因为心里有了道德约束,做出来的事必然会遵循做人的原则。
这里似乎也隐含着一种微妙的人际逻辑,我们在生活也好在职场也罢,识人用人信人,大抵用上这套逻辑,倒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