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拿下眼镜去洗漱,完了看到桌子上的眼镜,突然感觉不认识了,还以为是女儿的。因为这个周末刚刚换了个架子,还未适应过来。
我这个人懒,包包、鞋子、眼镜这些东西,能用就可以了,没想着要去换,而且一换就感觉很不适应。包包一换了,有些东西忘记带过来,就找不到了,就如我的导游证,到现在也找不到是哪一个包包里了。所以如果不是破得很不靠谱了,我还是不情愿去换的,既省钱又实用。鞋子也一样,从来没想到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鞋子,而是穿了哪一双就一直是哪一双,直到季节更替,我最讨厌穿新鞋子了,因为脚型不标准,较长,每次穿新鞋子总感觉磨脚,时间长了才能适应,即使鞋跟走的倾斜了,往往自己也感觉不出来,因为是自己慢慢磨出个斜面来的。眼镜更加厉害,我记忆中就拥有两副眼镜。
现在这副眼镜是念研究生时,在金华配的。当时温岭配镜的基本价就是500以上了的,而我在金华配的是200多就可以了。我不知道什么材质,但是实用就好。因为度数不高,没开车时,我只是在听课看电视时戴眼镜。当是那副眼镜是在大一的时候配的,高一时我的眼睛基本上属于全班前列的,只在高二高三躲在被窝里用小手电筒看小说,才把眼睛看坏了的。大学上大课时看不见,就在临海配了一副眼镜,那是第一副眼镜,珍惜得不得了。每次用完就用布包好放在眼镜盒子里。
初中时我的班主任就给我们讲了一件趣闻,说他去家访时,村里的人说他不是老师,判断的标准就是他没戴眼镜,这样就不是教书先生。而班主任的眼睛特别厉害,我们同学曾在最后一桌上课玩头发,老师让他把那个头发捡回来,交到讲台桌上。现在当了老师才知道,不是他的眼睛厉害,近视眼的我也能准确地捕捉最后一桌学生的小动作,当几年教师后就能有这个本领了。不是眼睛的问题。
工作后,眼镜基本上用不到了,平时也就看电视时用用,所以都放在床头柜上,经常睡觉时没注意就掉下去了,所以是经常看电视前的手续就是找眼镜。因为也用了好长时间了,并不珍惜,眼镜布也不用,脏了拿衣角或餐巾纸擦擦就可以了,而眼镜脚也摔得不成样子了,甚至一个脚掉了,用绳子给绑起来的。读研究生时,感觉戴出去实在有碍观瞻,于是就近在师大校园里配了一副。
这一副眼镜一半就是现在的这一副。说一半的原因是镜架刚刚换了,镜片还是原来的。从师大配好到现在,也已经有近十年了。学开车时,错把一棵树看成是一个人,教练要求我开车必须戴眼镜,从此后,眼镜就常戴了。上周末在家里,小外甥来在,刚3周不到的男孩子正皮着,自己爬桌子上玩,把我放在桌子的眼镜给弄到地上,并给踩了,镜片还算坚固,没坏,眼镜脚断了,只好花了100元换了一副镜脚。
刚换,总会有些不习惯。还好,我适应性还算强,没脱下来时,基本上忘记自己换了眼镜架的。今天碰到一熟人,他说我的样子变了,我一直没想到是什么变了,晚上看着这副眼镜,可能是镜架换颜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