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消弱里的第四节《影响消弱作用效率的因素》和第五节《误用》的内容。
影响消弱作用效率的因素:
一、必须与正增强作用配合使用。
二、必须应用于不良行为。
三、能够客观保持一致。
四、不可采用间歇消弱。
五、考虑行为之形成、牢固及对增强物渴望程度。
误用
正如正增强作用一样,应用消弱原理必须对消弱内涵有深切认识,进而掌握其精神,正确应用,才能发挥功效。
一、家庭方面
(1)应用在睡觉方面。儿童良好行为重复多次皆未获所欲增强物时,则此行为必然消弱。
(2)应用在帮忙家事
许多父母并非让其子女从小养尊处优、不做工作,而是认为孩子还小,不宜做家事,就算做了也徒增麻烦,何况升学竞争厉害,不想占用孩子的时间,希望他们专心于书本,结果使小孩的工作机会消失。
(3)应用在生活习惯
不能抓住机会给予增强,失去改善的机会。
(4)应用在礼貌方面
万事起头难,若忽略了开头,良好行为只有再等待。
(5)应用在功课方面
管教子女,必须控制情绪,始能掌握消弱精神。人是情绪的动物,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闹情绪的时候,往往就在这个节骨眼,正好孩子表现良好行为,父母却因情绪化而忽略,未能给予增强。
二、学校名称
(1)应用在人际关系
每一个老师都会希望教好他的学生,也会把握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可是由于某些原因忙于某事物、专心于某问题……使老师无法一心两用,忽略儿童增强的行为,而丧失改善机会。
(2)应用在休闲游戏
学生动手冲突,还让其自行解决,只有等待问题出现。
(3)应用在生活习惯
提供表现机会、加重孩子责任,是改善不良行为的极佳策略。
(4)应用在班级活动
班上有些问题小孩,往往是一些自信力不够的人物。老师要抓住机会,抓住孩子的特长给予肯定,情况会有可能改变。
(5)应用在上课方面
老师应抓住机会给予增强―给予事实的肯定,不必用华美漂亮的词句来夸赞,若可能的话再制造机会让她表现,确信以后会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