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来越少,爱越来越多
(一)团年饭
吃团年饭,是国人合家团聚的象征,更是维系亲情的纽带。这顿饭老人尤其看重,望着一家老小欢聚一堂,那是老人们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团年饭很少有全部到齐的时候了。预订团年饭时,总是把每个人都系数到预订之列,可到了吃饭的时候,总是有人不是这事就是那事,一个电话瓦解了老人一年的期盼。
每到此时,总能看到老人脸上的失落。除了失落,还能怎么样呢?孩子们大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怎能以己私欲去影响孩子呢?搞不好还会落个不通情达理的罪名。团年饭可以预订,亲情可以预订吗?
我家的团年饭,全部到齐两桌还坐不下。如今,总会空着几个位置。生活条件好了,大家荷包暖和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年轻的一代抱怨着过年不好玩,视线却从未离开过手机屏幕,老人看看这个孙子,看看那个外甥,大家都自顾自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没有人注意到自己被关注,却丝毫不影响老人自我的陶醉与满足!
(二)友情
不知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我们三家一路走来成为了一家人。同样的秉性男人,同样的职业的女人,同样乖巧懂事的女儿,同样的幸福与烦恼。只能说,这是上天给予我的最大恩赐!
每年的固定程式:短途游、团年饭、嗨歌,成了我们三家过年最好的打开方式。酒桌上,女人的豪气,男人的温婉,让我们成了与众不同的一道风景线。叫兽的情歌最到位!无需酝酿,无需带动,自带嗨点,情到深处,完全和音乐不在一个频道,本想拉他回来,谁知不仅拉不回来,还一并被带得找不着方向。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垂首顿足,但丝毫不影响他的自我陶醉!是呀,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不正是娱乐的最好方式吗?
(三)目送
正月初四送女儿返校。过惯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女儿回来,突然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每天都琢磨着给她做点什么好吃的,毕竟孩子吃妈妈做饭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抱怨她懒,也感叹自己太累,可真看她走了,心里又千般不舍万般牵挂。
一件件衣服分类用封口袋装好,一个个袋子上还做上标记。我说:“女儿呀,别人看到你这衣服的整理,一定觉得你是个特别有收捡的孩子。”女儿马上反驳:“人家一定觉得我有一个能干的妈!……”一方面抱怨孩子不会收捡,一方面又剥夺了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这可能是当妈的通病吧!
孩子的世界很大很大,而妈妈的世界却很小很小,小到眼里只有孩子。这就是一个孩子的悲哀!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讲,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幸福依附在别人身上,让孩子为父母的未来买单,显然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送女儿回来的路上,车厢里回荡着“当我老了,头发白了……”顿时泪眼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