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直都不在我的旅行目的地地图中,原因很简单,一个每二十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强暴的国度,天然让我没有亲近感。翻翻从印度归来旅人的评价也都非常两极,不是爱死它,就是恨死它。粗粗走了一趟,那些恨死它的,原因很好理解,贫穷落后脏乱差随便一点都足以让人讨厌。那些爱死它却道不明原因的,我也终于能够理解。他们爱上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印度,而是那个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印度。
只要一提起印度,马上就会听到“比中国落后多了”的评价,除此也说不出更多。我们大多可以随口说出大洋彼岸美国的种种,但对于这个同属亚洲,离我们非常近的文明古国,却了解甚少。
印度似乎是人类天性最真实赤裸地呈现,他们用左手擦屁股,右手抓饭,左手是粪便的恶臭,右手是食物的芳香。把最纯洁的自己奉献给心中的神,又残忍地以神的名义创造了devadasi让未成年少女在寺庙中沦为性奴。它最直观地展示,一个人可以同时奸诈又善良、真诚又虚伪、虔诚又肉欲、清高又庸俗...这些看似矛盾的词语可以毫不违和地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印度文化可以坦然地接受生活的双重性:粪便-心智、生-死、纯洁-性欲、疯狂-理智...
途中遇到很多来印度禅修的美国人,还有热爱以脏乱差著称的Varanasi并与当地印度人结婚定居的日本人和韩国人,他们喜爱印度文化的共通点大都逃不出厌倦自己国家井然有序的良好“社会性”,恐惧过于标准化生活背后被压抑的不正常,印度蓬头垢面下鲜活又有温度的生活更得他们欢心。
旅途中遇到的印度人,不论生活贫富,大多平和又安逸,但他们这种平和安逸和南美人民活在当下追求平和安逸的享乐主义又不相同,他们追求精神的成长,说到底,活着是为了死去。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总是太习惯用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去衡量一切,或许在别人的价值观里财富并不是追逐的唯一目的呢?
同时我还固执又主观地觉得他们的平和或多或少和至今仍无法根除的种姓制度(caste system) 有关,种姓制度固然是落后又狭隘,不容置疑,但它的长期存在给印度文化注入了奇妙的副作用。阶层之间无法流动,一旦断了“一夜飞上枝头当凤凰”的念想,人们也就安于在自己的阶层完成自己的“天命”了。当然,没有了阶层间的流动,社会就会缺少活力和前进的动力,但古今中外,所有社会稳定的年代阶层流动性低是常态,只有动荡的年代制度不完善才会有阶层的高频流动。我们总嚷嚷着要自由平等,但倘若世上真的有绝对的自由而平等,这个世界或将变得前所未有的嘈杂。
印度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特点就是灵活变通,这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大优点,但却被印度人实在地超车了。
早餐在餐厅跟服务员点了一杯榛子咖啡,服务员一脸迷茫,我以为是他英语不好又重复了几遍,他似懂非懂地走开,二十分钟之后在我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端着一杯咖啡和一碗榛子向我走来。
受印度低效无序铁路系统不允许外国人网上购票所困,求助于酒店前台,他们二话不说,登陆自己的账号,用自己的信用卡当场帮忙买票。
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例子,忘带眼线笔前台就帮我派专人去买;退房后故意拉下一些不要的纪念品,酒店一定会第一时间攀山涉水地开车给送到车站...这样灵活又贴心的服务在印度属于常态,不论我提出来的要求多么的无理奇怪,他们都不会拒绝,即便是我的提议他们办不到,也会开动他们的聪明才智想其他的办法解决。这种服务精神是我在到过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碰到的,着实让我非常感动窝心。大部分时候,他们就像一个羞涩笨拙的小孩,虽然不能把事情做好,但是非常真诚又努力。
就像硬币的两面,同样也正是印度这个可爱的特点让我抓狂不已。因为它们的灵活变通,所以火车常年晚点,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晚点一天;因为它们的灵活变通,约好了到车站接人的司机看到车晚点了会先溜出去叹个茶点;因为它们的灵活变通,说好了的行程会途中生变...
或许它们真诚又努力地做事,但却不能不事情做好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羞涩笨拙,相反恰恰是因为他们太过于“机灵”。一个心思活络的人总是很难在一个领域纵向发展有所建树,因为他们心思过于活络,总能抖小机灵躲掉磨人的笨功夫,这大概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另一种演绎。
印度文化保持得非常好,即便是走在新德里的街头,也随处可见穿着纱丽的女人和长褂的男人。城市与城市之间,地方和地方之间的气质面貌也各不相同,新德里庄重肃穆,Jaipur还保留着自己的皇族和宫殿,粉红城市的外墙装饰也一直保留至今,Varanasi是文化纷杂碰撞的朝圣之地,作为原英殖民时期首都的加尔各答像掉进时间的虫洞之中,古老而又宏伟的英式建筑仍保留着往日的荣光。
外国朋友总爱抱怨来到中国大失所望,以为会看到满街旗袍脸谱如意结,结果无论是人的打扮还是城市的打扮都与西方无异,刚开始听到这些心里还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你们太小瞧我们了,我们早就完成现代化了。现在再听到这些抱怨,心里油然而生的却是满满的郁闷,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模样,一样的高楼,一样的小区,一样的政府大楼,一样的CBD,一样的“中山路”“解放路”,一二三四五线城市都在山寨纽约的路上越走越远。
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文化,又凭什么得到别人的认可呢?
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什么都为西方马首是瞻。
如果说新加坡是一个诊所,那印度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市场,穿梭在吵杂的大街小巷,什么都不做,只是端着一杯masala chai发呆或者随便看看,都足以让我我乐在其中。我深深地热爱这些烟火气重的地方,它色香味俱全,让你切实地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这趟旅途中闲聊被外国旅人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连印度这么贫穷落后的国家都能实行民主制度,中国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做呢?
每当听到这个问题,我都很为难,不想回答,虽对国家权力过大心生不满但也不愿与“外人”不着边际地瞎聊这等严肃的问题。而且说实话,这么宏大的问题又岂是我这种脑子能随便想明白说清楚的呢?秉着不懂就别瞎说的原则,我也只能避重就轻地回一嘴,苏格拉底是被投死的,希特勒也是民主选举选出来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特朗普也是民选出来的,不见得民主制度就是最佳方案。
抛砖引玉,我更想听听你要怎么谈这个问题。
如果把日本比喻成一个知书达理拥有完美的“办事能力”,却性格异常扭曲甚至有些反人类的中年人,印度则是一个纯真善良,不懂规矩礼仪的小孩。虽然它现在还有很多的问题,但就像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一样,学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孩子,只是时间问题。我很庆幸最终我没有因为它并不光鲜的外表而错过了它。
旅行不仅仅是对乏味生活的解脱和调剂,它的意义在于向你展示另一种生活方式,在旅行中期待自己融入一种自身文化所缺失的价值和观念之中。创造一个机会让你去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十来天的行程只是为了满足或者引起我们对它的好奇心,旅行前的准备和旅行后的学习和思考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在路上只是一个幌子,归来后的思考才是精华之所在。也只有不再身临其境被旅行中切实需要处理的小事缠绕,我们才能有多余的精力和脑力去思考我们的所见所闻。它迫使人放下眼前的苟且去思考一些超越实际、需要深层思索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希腊哲人所谓的“eudaimonia" (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不论这种思考多么幼稚肤浅。
而在路上本身,正如福楼拜所言,它能让我们所有模糊不清的认识和想象,变得具体而清晰,拓展我们事先知识结构中的狭隘和不足,有时甚至大到超乎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