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不识臭豆腐,但闻只听汪曾祺!

在很多人眼里,汪曾祺是把咸鸭蛋写到极致的作家,是最早的美食KOL,文章大多关乎吃吃喝喝,是一个清新的生活家。但其实,只读汪曾祺的文字,你可能想象不到他的一生,历经过多少起起落落。

整整一百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好像突然跃迁到了一条魔幻的轨道上。在这个时间点读汪曾祺,似乎对当下的困顿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启示。

《端午的鸭蛋》,中学时候每个人都读过,第一次读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脉络更像是想到哪写到哪——

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生活本身是散散慢慢的,文章也该是散散慢慢的。

但你的注意力就是会被他牢牢抓着走,这就是标志性的「汪曾祺风格」。“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你的口水也流下来了。

在现代作家中,不少人对豆腐情有独钟,曾专文写过豆腐。如梁实秋、周作人、郭风、林海音、黄苗子、林斤澜、忆明珠、高晓声等,但对豆腐反复咏吟、再三讴歌的,似乎只是汪曾祺先生一人。汪曾祺写过一篇关于豆腐的散文,篇名就叫《豆腐》,文中写到了北豆腐、南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豆腐片、豆腐皮、臭豆腐、霉豆腐、豆腐乳、麻婆豆腐……。

“且吃小葱拌豆腐”——这是汪曾祺赠林斤澜诗中的句子。“滋味究如何,麻婆烧豆腐”——这是汪曾祺作于1996年《偶感》中的末句。“牛牛,牛牛!到家食店去买两块臭豆腐!”还有其诗描写四川豆腐的。

汪曾祺的《豆腐》诗全文如下:

淮南治丹砂,偶然成豆腐。

馨香异兰麝,色白如牛乳。

迩来二千年,流传遍州府。

南北滋味别,老嫩随点卤。

肥鲜宜鱼肉,亦可和菜煮。

陈婆重麻辣,蜂窝沸砂盐。

食之好颜色,长幼融脏腑。

遂令千万民,丰年腹可鼓。

多谢种豆人,汗滴萁下土。

诗中所提到的豆腐,正是四川成都的豆腐,汪曾祺的十八句五言,就把豆腐的源流、豆腐的特质、豆腐的功用,凝练而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汪曾祺还说过:“如果没有豆腐,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缺一大块。”在论及豆腐的时候,汪曾祺作品反映出来的人民性和人情味是一以贯之的,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美食的要求可所谓是“非常挑剔”。无论是口感还是外观都需要经过悉心的烹饪,才能满足现代人的美食观。

顽皮豆腐,取材于四川豆腐,经过多方位选取食材,几十道工序的悉心制作,才能完成一道在视觉、味觉和触觉的震撼之作。

鲜虾臭豆腐的豆腐心为酱汁沁透,很饱满,新鲜的虾仁,脆嫩,整口下去层中有汁,焦脆鲜辣,嘴角会略沾酱汁,每人的胃口都开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认识一位作家,都是从他的文字开始的。 知道汪曾祺,是在语文课本上的《端午的鸭蛋》。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
    钟大狗阅读 5,490评论 1 27
  • 深夜小人突然辗转反侧撒娇般喊了几声妈妈,我摸摸小人儿的头不停安抚,她更加不安般来回扭捏。起身想抱起好好安抚这可怜的...
    kiki的二次元口袋阅读 1,586评论 0 1
  • 将近两年前,国内重疾险的产品开始出现重大疾病分组多次赔付的责任,时至今日,这样的产品形态已经非常普遍,随之而来的一...
    屠晓斐阅读 5,592评论 0 0
  • 很多年轻的小伙伴们,特别是从工科学校毕业的,现在从事技术工作,看到产品经理等收入高,又体面,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是...
    丁村水流阅读 4,453评论 0 1
  • 杂乱的思绪会困扰你的神经。每当你的思绪犹豫不决时,你就会不断的被侵扰。头脑中的理性思维也被消耗殆尽,时断时续的片段...
    静谧夜空阅读 2,5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