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份过完春节,我第一次来到了北京,来北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博士的初试。从广州到北京的高铁近乎9个小时,有些难熬,但相比于飞机时间可能更加的宽裕。在高铁上是激动的,这种激动源于第一次来首都,也源于即将参加博士的考试,下高铁之后乘坐地铁来到了初试地点附近。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黑、寂静”,当时在想是不是北方的冬末都是这样,这和我在互联网上看到的首都夜晚有着极大的不同。由于两天后就即将参加考试因此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不过我隐约感觉到这座历史悠久的故都和我本身的似乎并不是那么契合。考试结束后,并不确定自己是否会通过初试,所以本着“来都来了”的想法,在北京又待了几天,去了天安门、长城、景山公园、南锣鼓巷、三里屯,但没有预约上故宫,所以最终没有去,但是对首都的印象又多了一份印象,就是“肃穆”。在北京一共待了一个星期,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和北京的缘分能不能再续,但那时候总归是希望后续还能有机会再北京继续读博,毕竟这原本就是我选择来北京继续深造的初衷。
2023年4月底,知道自己顺利通过初试,我再次来到了北京。这一次仅仅待了三天就返程,因为我知道后续还有四年好好了解这座城市。而此时北京的变绿了,一派生机,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头。我依旧选择坐高铁来回,但此时是兴奋,没有了之前的忐忑,甚至觉得北京其实和我挺搭的。
2023年6月底,顺利硕士毕业,离开了待了近7年的中大。在毕业论文最后一页写上致谢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放松也是激动的,我期待开始一趟新的旅程,我喜欢中大,但当时觉得在这待的太久了,久到我当时觉得学校已经给予不了我想要的东西,所以选择了离开。如我所愿,顺利毕业,也于7月中旬来到北京提前开始了博士生活。有惆怅,因为只身一人去往北京;有激动,因为可以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有忐忑,因为并不知道新的生活到底如何。但归根结底,我对未来还是期待。
感觉读了很久的书,感觉很了解自己。或许不应该用感觉,我确实读了很久的书。从5岁开始,此后的20年都在求学,这途中读的书有属于课本必考知识的,也有关乎一些人生道理的,也一路在不断地总结。我对自己也确实足够了解,至少从前的我一直这样认为,我认为凭借之前的积累我可以较为顺利地度过博士的时光,毕竟我这么了解自己。比如,虽然我的心情容易受环境影响,但是我适应环境快;虽然我有时候,经验不足,但是我也愿意听取被人的建议.......还有很多个虽然和但是。我认为凭借自己的虽然但是,我能在这么多人都向往的首都开始自己新的阶段。
但是在2024年12月份的今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较高的自制力、效率、环境适应能力......那些从支撑我走过诸多过年头的东西,此时都忽然消失了。不知道此刻的我是不是就是初中的时候所学的《伤仲永》里面仲永。自我怀疑、晚上焦虑睡不着、拖延、丝毫不主动社交、不爱运动.....这些我曾以为和我不会长时间挂钩的东西竟然都出现在我的身上。此刻内心真的是崩溃的,但是我偶尔碰到别人还是得微笑。每晚骑着小电瓶深夜返回宿舍,我是真的感受不到一点动力。我也不知道是抑郁了还是,,,,,,。来到工位,感觉这里就像是一个黑洞不断吸食我的一切。
做不出的课题,老师的压力。这cd的博士生活,真的绝了。写到这里,心情好点了。从前最不想回去的是高三,现在我觉得博士阶段和高中差不多。还有,为啥一直奔跑。我从上学前班开始到目前为止,一直在奔跑,每个阶段大家都说很关键,但是是真的累啊。整个人现在就是泄气了的皮球,made后天还得开会,服。
毕业,赶紧跑路,一点也不适合干科研,我是真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