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值班,闲暇之余看起王老师刚刚出版的《何以为师》一书。这本书是在杭州地铁上下的订单,书小贵,但仍下了订单,只因看王老师的书,就像与一位前辈聊天,亲切自然还能收益良多。书中的处处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曾经也是一位有性格“硬伤”的人,参加工作后慢慢地变得开朗了许多。我也自认为是单位里默默努力的“老实人”,不善于交际,情商不高,感觉这些都在写我。王老师的书就是有这种魔力,感觉写的都是身边的“你我”,有自己的影子。
在读到《别让狭隘限制了我们的理想》章节时,王老师参加学生聚会,他一去学生们立马安静了许多,班长小心翼翼地说:同学们依然怕您。当读到这个地方时,我想到我带的上一批学生,今年正好中考,有几个孩子回来看我,他们也是这样说的。一个孩子说感觉老师很温柔,上学时老师很严厉。曾经我也是一位严厉刻板,要求极高的班主任老师。只要我朝楼道一站,班里孩子立马朝教室跑。只要我站在教室门口,班里孩子没一个敢说话的。只要我讲课,课堂必须是鸦雀无声,只能听见刷刷的记笔记的声音。那都是以前的我,现在的我变了,自从有了我家二宝后,我变温柔了许多。我想着把学生当自己孩子看待,假如我的孩子遇见一位天天板着脸的老师,他的心理会怎样想?慢慢地我没有了那份严苛,多了一些温柔。
前天学校体测,在楼梯上遇见了上一届学生的一位家长。这位家长热情激动地给我打招呼,满脸的感恩之情。提起这位家长,我印象深刻,只因每年过年过节她都会给我发祝福短信,孩子毕业三年以来,每次都送祝福。祝福短信虽收很多,但是连着三年收到一位家长的只有她。每次会简单聊上几句,家长说孩子到现在都还会感激我,说小学时我对她很温柔,给她带来了很多温暖,治愈她辛苦学习的初中三年。我不禁想起小学时这个孩子眼睛大大的,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眼睛大的孩子。她有过敏性鼻炎,对柳絮、花粉很敏感,有时我就不让她出去做操。在平时学习中对她也是偏爱一些,特殊照顾一些。没想到我的“温柔”关爱会对孩子影响这么大。这也坚定了我今后的教学风格要走温柔路线~柔中带刚,小事,小细节上要细心一些,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温暖,治愈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