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2

道德经的整体观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译文:有大德者,都是遵循道的规律的。道这个东西,恍恍惚惚,似有似无,里面藏有景象,恍恍惚惚,里面有着东西。深远幽禁,里面带着精华。而这精华非常的真切,里面带着信息。自古以来,道的名声都保持着,让得道的先辈们臣服。我怎么知道先辈们如此呢?也是通过一样的方法。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德,指的是最高的德行,是玄德。什么是玄德呢?第十章曾描述过:“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人若能够像大道一样成就众生,利益众生,却不会追求去掌控、主宰,坚持固定的标准,就是大德。能够持续保持在整体之境的人,自然会跟随道及道的规律。若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道,那怎么可能跟随其规律呢?道是什么呢?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这个东西,恍恍惚惚,似有似无。它非常微妙,里面藏有精微的东西,而这东西非常的真切,里面带着信息。既然整个宇宙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因此道中可以提取整个世界的信息。 

这段形容道的文字,跟现代的全息宇宙观不谋而合。全息宇宙论的核心思想认为从潜在及显现信息总和上看,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对于如何提取虚空里面的信息,我们得回去看第一章和第十章有关意识感知的论述。第十章的关联遥视报告,指出了意识感知,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自古以来,道的名声都保持着,让得道的先辈们臣服。我怎么知道先辈们如此呢?也是通过一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方法呢?在整体状态中去感知道及道的规律。这里再次谈到意识感知功能。包括老子在内的古人都表达过:道这个东西,一说就错。道难以用语言描述,但可以体验。老子本章对道的描述,是在整体状态下感知到、体验到的。常人依赖于五官难以与老子共鸣。练功夫提供了进入整体的捷径。当气通气足到一定地步,就能够感知到老子当年感知的东西,体验到老子当年体验到的状态了。

这个章节强调历来的大德,都是透过这个恍惚的整体状态,来体认道的规律。大德们也是从里面得到了一切的信息。加州心灵与意识研究的量子物理学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莫德尔教授,曾经说过,“我今天用科学方法得出的一些结论,那些走了冥想、修道的人们在几千年前就总结出来了。这真令人尴尬,就像一个孩子兴奋地对母亲说:‘妈妈,看哪,那是一棵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道德经》最早称为《老子》,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将老子尊为“道祖”,并将《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 《道...
    赵客缦胡缨v吴钩霜雪明阅读 4,272评论 1 3
  •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妙行如涣阅读 35,761评论 6 39
  • 第四天早晨,还是苏菲先醒来,她见肖雅仍在熟睡,就调皮地捏肖雅鼻子,一捏一松的真好玩,一直捏到肖雅醒来,肖雅也真是有...
    XiaoPingPapa阅读 1,378评论 0 0
  •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恍唯忽。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
    套马地汉纸阅读 3,933评论 0 1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
    木鱼飞阅读 4,014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