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早班,下班后去书店看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蔷薇岛屿》,《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之前就听说过,有一部同名电影,一直没看,直到昨天浏览书目偶然看到,就拿起来看了看,整本书由短篇小说构成,当然小说里有关爱情,青春,人生,等等,读到中途,便再没看下去,短篇小说有一个优点,不用太费劲就能读懂它,由其我这种没耐心的人,最适合。从文章中,感觉到了作者的痞帅,文章写的好了,便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甚至比看电影更加刺激,电影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东西是相同的,而文章经过我们的咀嚼,加工,每个人的脑海中呈现的画面是不同的。看张嘉佳的文章,故事,人物都非常立体,其中一些情节总是惹人大笑,但情至悲处,却又有种无以言表的感触。
《蔷薇岛屿》是临走前,粗糙翻了一下,这本书出版于02年,跟最近看的《夏摩山谷》相比,文字表达更加直接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修饰,有关于前半生的回忆,有对未来的期盼。而《夏摩山谷》更像哲学,如同迷宫般,不深入读个几遍无法领会其中的深意。两者都是在游记中所见所闻所感,汇集而成的波澜壮阔的人生乐章,02年安妮才28岁,也就是我这个年龄,但是思想深遂,至少她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细端自己的前半生,从未想过这些,同样的敏感,在她身上开出绚丽的花。记得《蔷薇岛屿》安妮写道,我以后一定会写作,我的痛要让大家都感受到。而以前的我,在痛中不断将时光挥洒在虚无里。
关于读书,我最大的缺点是没耐心,因此,很少完整的看完一篇长篇小说,最近看的东野圭吾的《沉睡的人鱼之家》就是为数不多之一,文章简洁,鲜明,没有过多的情绪喧染,这就是作家的高明处,能够不动声色将观点根植于读者最痛处,由一个故事抛引出社会的种种弊端,看似无法解决的痼症,由事件剖息人性,值得深思。
仔细想想,读书应当去泛读,由其是长篇小说,如同一部电影,它的整体构思,情节刻画,人物心理状态,反映的社会现状等等,其实对我们自身来说就是一种扩充,通过阅读别人的人生,来修补自己过往的坑坑洼洼,这其实是一件严肃的事。虽然读的书大部分依照自己的喜好来,但是如果长时间的阅读带不来全新至深的新的内容和观念,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跟旅行,交友是同一种道理。想要真正去了解世界,总要接触到边边角角,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才算某种程度的完善,只不过是深或浅的区别了。再一个看书一定要写读后感,这是我才注意到的,不然一切都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主义,将文中的精华浓缩成几个重要的点,记下来,并且最好能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就是“事上练”吧。
很多时候,我们惧怕老去,关于老的一切,我们都会恐惧,但是我昨天看到一句话“我并没有老去,我只是逐渐成为一个经典”,这句话出自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之口,再一次刷新了我对“老去”这个词的认知。观察一个人,看他的眼睛和精气神就能够了解个大概,而很多人通过外在的装饰去判断一个人,这就是我们普遍的价值观,我很多时候也是这样,但是生活中总会出现个别人,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东西。在我们原有的三观中,不断去修正一些小小的枝条,以便更好的生长。
生命的寂寥,最终要独自前行,当下要做的,增强抗击打力,以便更好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