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片段]《“大夫性高洁”》

剧情简介(节选):

勾践派范蠡给西施送上毒酒,要西施在封妃和自尽之间二选其一。范蠡借此劝西施一起逃走,泛舟五湖,被西施婉言相拒。范心灰意冷,以盛毒酒之牛皮酒囊(“鸱夷子皮”)自喻,西施相劝,范蠡从西施之言中受到启发悟“能屈能伸、进退自如”之理。

下为西施自尽前西施范蠡二人的对话。

剧作原文:

·······

西施  范······范大夫······您回去吧。

范蠡(凄然,道)  范大夫,范大夫!高鸟射尽,良弓当藏;“大夫”犹在,“范郎”不复!

西施(急)  大夫!

范蠡  今吴国已灭,越国已兴,范某已成赘余之物,在越庙堂无立足之地,在佳人心中无容身之所,恍恍乎如化外之孤民,渺渺乎若汪洋之叶舟,如丧家之犬,如失群之雁,狼狈不堪,进退失据,疾痛惨怛,情理俱灭,此身何归,此心何往?徒留这个孤零零的“范大夫”空衔又有何裨益?

西施  大夫何必妄自菲薄?大夫志洁行芳,国人谁不敬之?当年会稽战败,大夫勇赴险境,追随大王王后入吴为奴三年;放归越国之后,大夫忍痛割爱,竭诚辅政,制定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奋发图强之安邦大略,使我越国国势日隆,方得以伐吴复仇,世人谁不佩服?西施虽为乡野村女,混沌未开,亦为大夫之高洁大义、治世之能所动,大夫又何必自轻自贱?

范蠡  呵呵······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志洁行芳,孤芳自赏!敬之敬之,有谁爱之?范某爱国,谁爱范某?!天理,人情;人情,天理!志洁行芳、治世之能、高洁大义怎敌那烟火人间、滚滚红尘、俗世情爱?当初我忍痛割舍个人情爱送你入吴就我越国复仇大计,如今看来竟是错了。

西施  大夫!

范蠡  人皆见范某之长,无人窥范某之短;人皆云范某一世聪明,无人知范某实为一世糊涂,一世孤独,一世悲哀!勠力犬马半生,扶危难而不能享太平,明事理却不能得人心,何其悲也!众人眼中,范某高才重器;我自视之(举起酒囊),范某却不过是这盛酒之蠢俗之物!“鸱夷子皮”,无用之酒囊皮子耳!(望向溪水)其在岸上,价值依附于其盛纳之物;掷于水中,则随波逐流,命运不能自持。酒尽当毁,人废当弃,鸱夷子皮呀鸱夷子皮,你当归去,你当归去呀!你自当投身水中,随波逐流,顺流而下,飘飘乎不知所终!

西施(闻此言,神伤泪下)  大夫才华盖世,岸芷汀兰,不想竟说出这等懊丧颓唐之语,真教西施心伤!大夫割舍西施,原为大夫之大义!为国无过,大义无过,原是西施之过,原是西施不配大夫!(吟)

大夫性高洁,皎若天边月。西施本寒微,卑贱似尘芥。

判若云与泥,贵贱自相别。当为生民计,勿为妾心阙。

大夫与西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是西施负了范郎,是西施羁绊于俗世孽缘而不可解脱,是西施自甘堕落于罪恶之渊薮而羞见世人!大夫含霜履雪,行比伯夷,切勿因西施而妄自菲薄、颓废沉沦哪!

范蠡(默然,不语)

西施(又言)  大夫以“鸱夷子皮”之大俗之物自喻,西施反以为,大俗之物倒未必不为大雅。这酒囊皮子,看似粗俗,实则设计精妙。其形也,伸缩自如,能屈能伸。其在岸上,用时可尽日盛酒,不用时可折叠藏身。用途诸多,何言“无立足之地”,何谈“无容身之所”?大夫无所不知,想必不会不通此理罢!至俗者,至雅也!

范蠡(沉吟)  至俗者,至雅也·······伸缩自如,能屈能伸······用途诸多········

西施  “定倾者与人”,这鸱夷子皮,其身在水中,也并非全无方向,但凡心有定数,则涉江、入湖、浮海,均可进退自如,举止从容,并非进退失据、“随波逐流”!(又言)西施心中有愧,不堪追随大夫。西施生自水畔,长于水边,自当还归清波之中,随波而下,让濯濯清流来荡涤西施之罪孽!(上前,向范蠡,跪)西施却唯独放心不下大夫。大夫才华出众,人品贵重,来日方长,日后必当厚及子孙,泽被百姓,还愿大夫自珍自重,早日走出智者一时之迷津!西施浅陋,或见识浅薄、思虑不周,还请大夫自行斟酌!

········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塑造这样的女子。清晰,缜密,很清楚自己要什么,需要要做什么,并能够为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西施这个形象目前大体上还是比较符合我心目中的构想的。

情若不以理为基容易过滥,如同洪水一般无有节制,然而只有冷冰冰的理亦是有缺憾的,因为人与物的区别便是人身上具有的温柔的,美丽的,热烈的,抑或是圣洁的,人性之美。于是给西施添了情。

范蠡和夫差,一个主“理”,一个主“情”,却都是深爱西施的男人,只是有着不同的爱的方式。西施在他们之间西施将会做何选择,在这个片段前面的《西施拜月》一场中有所展现,现截取一些台词粘贴出来。

剧作原文:

·········

[梦中的西施    人生百年,苦短一瞬!你就为你自己,为你心爱的人“活”一回吧!

西施  不,不!西施,西施要做那一轮月亮!范蠡不要我环绕着他,不要我为他一人御寒,要我做天边的那一轮月亮,是要我以我的光热,照亮千千万万的天下百姓,温暖千千万万黎民苍生。那是舍私情而报国家,舍小爱而成大义!如此高洁大义,西施怎忍相负?倘若西施为那等个人私情负了范郎之大义,做了那薄情女子,岂不令天下千千万万舍家为国的好男儿心寒意冷?

·············

西施  ·······你不甘心,你不想做天上那庄严但孤寂的月亮,你只想求得那一点点的温热,你错了吗?那么一个全身心信任着你的人,你对他投桃报李,你不想伤害他,你拼死保护他,你错了吗?你没错,你没错,情爱无错!但是,但是,夫差的情无错,范蠡的理就是错的吗?家国,大义就是错的吗!你为自己争取一个女子情爱的自由无错,为祖国千千万万黎民百姓争取为人的尊严就是错的吗?

········

这便是我的选择。

诚然,近几十年来涌现的是“以情反理”的思潮,一如

《桃花扇》中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历经种种劫难,终于在白云庵重逢。而当他们互诉衷肠之时,却被道士张瑶星一声断喝:“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这点风花情恨割他不断么?”国破家亡的沉痛的民族意识使他们猛醒,于是入山“学道”。

天理不流行了,现在流行的

我却还是想写“天理”,想写“家国”。

“倘若西施为那等个人私情负了范郎之大义,做了那薄情女子,岂不令天下千千万万舍家为国的好男儿心寒意冷?”

“可是,可是情爱无错,难道天理就是错的吗!家国大义就是错的吗!夫差的情无错,范蠡的理就是错的吗?”

这是西施的思考。

我以为一个只懂得沉迷于醉人的情爱之中而“以情废理”乃至辜负那个真心爱她且心怀大义的人的女人不懂真情。一个不能用理智判断,只因爱的人为了家国大义忍痛将她割舍、不甘寂寞而选择爱上另一个人的女人不配被铭记一生。一个将共存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美丽生命弃置不顾而一头扎进自己的情爱旋涡中的女人格局偏小,不配担起一国“四大美人”之一之名。

小美人悦人,大美人救国。有绝色之容而毅然担起救天下黎民出水火之担者,倾国倾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