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上课外国文学老师问日本文学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物哀。可惜,不是太理解。
可《小偷家族》中,那一夜一家人躲在屋檐下听见的烟花,细细描绘着红色丝绒的烟花,和《燃烧》中,那一个在大排档惠美对李钟秀表演哑剧的橘子,大概就是物哀的一个线索吧,暗示着人生就是虚无,在绚烂中破碎,在存在中灭亡,在实质中最终归于意识,在不停地相互转换着,作用着,而达到了一种永恒。
是枝裕和就是如此在情绪中委婉地书写着难以道尽的人生,克制地绵延着自己温情感受,如此自然,如此真实,如此慈悲,如此打动人。
深刻,真实才会产生美,存在美。物哀之所以美,大概亦是因此吧。
《燃烧》中的那句台词,“不要想这里有橘子,只要忘记这里没有橘子”,多么忧伤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深刻在那一幕隐隐约约地定格,《小偷家族》和《燃烧》大概是目前为止,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吧。只是感慨《小偷家族》中,信代终究还是会为了孩子燃烧过去的衣物,摆脱旧的生命而痛哭,《燃烧》中的惠美终究还是会为了非洲最后落下的那一抹夕阳而想为之献出生命。这些,种种或许又是当下的一种掩饰,掩饰生命的虚无,残缺以及不尽如人意,试图在另一种当下的壮观中选择存在的永生,用眼泪或者生命。那包裹着的巨大的感情就在这一物哀的宇宙中,在倾泻着或是悲凉或是遗憾的美,发着不可替代的光。
反应过来,这转瞬即逝又脆弱无比的美丽和希望不就是物哀美的极致体现吗?《小偷家族》一家人去海边和浪一块不停地跳跃,跳跃又跳跃,又想起《燃烧》中惠美对着空旷的落日余晖而孤独地尽情跳舞,让我想起太宰治那段话“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是同样的哀怨而美丽,细碎而珍贵的人生啊。
“我最初看到《小偷家族》原型的这则新闻,吸引我的一个细节是钓鱼竿。新闻里面,这个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钓竿,而钓鱼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这个细节让我觉得既悲哀又美好。生活就是这样,千疮百孔之中也会有美丽的瞬间,我想捕捉的正是这些瞬间。”这些瞬间是生活和温情之间的撕裂,这些矛盾也在普遍的家庭中存在着,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这些被矛盾集合而成的瞬间却是永恒性的真挚情感的体现,因此是物哀的极致,也是极致的物哀。
这些蕴含着强烈的矛盾,被是枝裕和撕裂开的瞬间在《小偷家族》中的细碎的镜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老人初枝死去的那一缕白发,儿子祥太跳下立交桥的滚落的橘子以及最后女孩在阳台上唱着的那首曾经在小偷家族学会的歌都是物哀的美,极为冷静地拼凑在电影中,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电影,戛然而止,动人心弦。
那一个个镜头却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唤醒一个人的真实,自然,从而感受到生命的信息,体验到日常的物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