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好好说话吗?你有注意过自己说话时的习惯吗?你是否能够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呢?你的语言是否充满“暴力”呢?
生活中越是常见的事情,我们越是容易忽视。越是普遍,明显的事情,人们越是很少谈论。但往往这些事情,有着大学问。比如吃饭,睡觉,说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说话,这一人们生来就会的东西。
说之前,我想问问你,“你会说话吗?”。这不可能就会不假思索的说,会,这谁不会啊,人生来都会说话啊,除非是某些特殊的群体,因为一些原因而不会说话。是的,你说的没错,我很认同你的观点。我们天生都会说话(一些特殊人除外)。说话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我还想问一个问题,“你会好好说话吗?”这你可能就有疑问了,说话就说话,怎么还分个好好。这就是我今天要谈论的事情,好好说话。
人为什么要说话?因为我们想与人沟通,交流想法,我们不想一个人孤孤独独的。因此就给我们发明了嘴巴这个器官。我们可以用它来进食也可以用它来说话。人们通常通过说话来增进人与人彼此之间的感情的,通过说话表达自己,通过说话来解决问题的。这么一看,说话的用处很多呀。但你都做到了吗?
你会用说话来表达自己,来解决问题吗?
之前看了一本书,《非暴力沟通》。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并且意识到我说话的问题。书中提到了暴力,暴力并非只有行动上的暴力,谈话方式也是可能是暴力的。书中说到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如果反思我们的语言和谈话方式,可以清晰的发现我们的沟通方式是“暴力”的,因为我们并不能在谈话中好好的表达我们自己的需求,并且我们说出来的话往往和心中所想的相反。心中想着一个话语,但往往说出口的变成了另外的话语。
就比如父母明明是关心孩子怕孩子冻着,想让孩子多穿一件衣服。但说出来却变成了另外的感觉,用尖酸刻薄的语气指责孩子为何穿这么少,是想要冻死自己吗?这就是父母不能好好表达自己心里想要表达的内容,不会好好说话。这样的说话造成了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比较痛苦,并且也拉远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这就是暴力沟通,低效的沟通。
这样的沟通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是不好的,但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今天我就来讲一个高效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如果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并且能耐心的读下去。那么恭喜你,你将学习到一份秘籍,学会这份秘籍,你就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武林大侠。这可是我的收藏,其他人我都不告诉哦~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为了更好的沟通,高效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让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它的方式虽然简单,但却能给人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看起来步骤或许有些多,但用的次数多了会非常简单。并且你会爱上这种感觉,因为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转变。越用越上瘾。
1.观察
不带任何评论,评判的观察事情。观察所说的是客观事情,不带任何主观看法。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区别观察和评论。以下这两张图可以清晰的表示。


2.感受
感受这一词可能大家都是很容易忽略,因为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能促进双方的感情,解决问题,解决冲突。
区分想法和感受
A.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好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B.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区分判断和感受
判断常带有“我觉得”,“我认为”
·我觉得你应该懂得更多。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
·我觉得他很负责任。
3.需要
自己或者他人想要做什么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正确表达感受=对方某种的行为+自身感受+因为这种行为导致的未能得到满足的自我需求。
举例:
你无法来吃晚饭(观察,对方行为),我很难过(自身感受)。我本来想和你好好聊一聊(本身的需求或者未能满足的自我需求)。
你让我搭你的车回家,我很感激。因为我想比孩子们先到家。
你做晚饭了,我很开心。因为我想回到家就能吃上饭。
4.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请求也是必要的,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非暴力沟通有两方面,一个是四要素,另一方面是倾听。
倾听
不带任何思考,评价,全神贯注倾听对方。全神贯注意味着你整个人的注意力都在对方身上,不想着其他事情。倾听是沟通中最重要的部分。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1.观察——客观,不包含自己的情绪。(我看到你的鞋随地乱放)
2.感受——冷静说明自己看到之后的感受。(我不太高兴)
3.需要——我不舒服是因为我有某方面的需要。(因为我需要整洁的环境)
4.请求——能不能为我做一些改变。(你能把它们收拾一下吗?)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非常推荐大家阅读《非暴力沟通》,读完之后,你就对非暴力沟通有了更深的了解。只有你对一个知识有了深刻彻底的了解,你才会坚持执行这件事。
学习完这个非暴力沟通,希望大家都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沟通方式,与父母朋友或者自己演示一下。多多演示,或许刚开始会有些不习惯,但是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更深的改变。平静,爱,关怀。
因为你需要,所以你才会看见我这篇文章。
祝好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最后附上非暴力沟通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