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又从美俄的对峙中看到了冷战的影子。冷战结束已经20多年了,但我们还经常碰到一个词汇:冷战思维。那么什么是冷战思维?冷战思维在当今又有那些表现呢?草根哥说说自已的理解。
什么是冷战思维?
说实话,虽然很多人对此进行过探讨,但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草根哥理解的冷战思维包括三个层次:从最广泛层次上来说,是指过时的思维,也就是说是指不符合时代特征的思维;从本义或中观层次上来说,冷战思维是指在冷战时期(1947-1991)美国与苏联争霸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需要解释的是,这并不是特指美苏两国的思维方式,而是由于美苏两国的影响力而几乎弥漫至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思维;从微观上来说,冷战思维指的是冷战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就本文来说,草根哥拟从最广泛意义谈谈对冷战思维的理解。
当今冷战思维的表现
当我们谈到国际关系的时候,经常会批评某个国家执拗于冷战思维,但有时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不一致。就草根哥观察,冷战思维的表现大致有以下方面:
1.敌人思维。在冷战时期,大多数国家分属资社两大阵营,敌人与朋友的界限非常明确。但冷战结束后,这一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由于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有时很难进行敌友区分。但有些国家依然故我,总想找个“敌人”进行遏制!美国就是如此,在苏联解体后,它先是挤压俄罗斯,企国让其“永不翻身”;进而又开始遏制中国,把崛起的中国视为最大对手,试图把中国扼杀在崛起的“摇篮”里。实际上,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已不是“敌人”两个字所能概括的!
2.以意识形态或价值观来定位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冷战期间,资社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其主要分野就是意识形态。时至今日,依然还有国家死抱这一标准不放:美国等西方国家仍视社会主义国家为洪水猛兽,力图灭之而后快;一些国家还在不断地制造“各色革命”,目的在于推翻他们不喜欢的政府;还有国家在推行“价值观外交”,向全世界兜售早已过期的理念;也有国家对特定的民族或宗教设限,不断有歧视政策推出……。
3.保持与强化军事同盟关系。现在美国仍然在欧洲保留甚至在扩大着北约这一军事组织,继续把日本、韩国卵翼在其安全保护之下,仍在世界上维持着数百个军事基地……。草根哥认为,虽然国家之间的完全信任还没有建立,但大国之间打仗的可能性已经变得很小,如此劳民伤财地去大兴军事是在与时代背道而驰,如能把这些精力或财力投入发展,投入舒贫解难,才是世界前进的正途。
4.本国第一思维。每个国家都有自已的国家利益,这是外交内政的根本。但是全球还有共同利益,如果不管不顾,最终也会伤害到本国利益。因此,每个国家,尤其是大国还负有保护全球或区域利益的责任。比如,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的口号,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举动,在国际贸易中追求“绝对获益”等,都是过于自私的表现。其实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有时国际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确,大国天然负有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
5.动辄采用军事手段思维。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矛盾与磨擦是无时不在的,关键是如何解决之?有些大国仍沿袭过去习惯,一言不合就采取军事手段,或轰炸,或直接派兵干涉。实践证明武力并非是矛盾的最佳解决手段,且有诸多后遗症。看看美国打击过的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再看看美俄正在军事干预的叙利亚,还有多年来的“越反越恐”……,这些都在揭示着军事手段的局限。
6.殖民地思维。这种思维在二战前表现为直接占领和统治他国,冷战中表现为控制别国的军事、经济与政治,现在则表现为经济援助时的附加条件。当小国、弱国与贫国遇到困难时,一些大国或大国操纵下的国际组织在援助时提出一大堆苛刻的前提条件,且大多侵犯了受援国的主权,这实际上是殖民主义的思维在作祟。殖民主义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当有的国家进行无条件援助时,它们又指责是“别有用心”,比如西方称中国援助非洲行为是“经济殖民主义”等,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7.缓冲区思维。在安全稀缺年代,国家总希望在敌我两国之间能有一个缓冲区,这样能避免直面敌人的炮火。但是当今的时代科技高度发达,信息瞬息而至,纵然相隔万水千山,打击即刻而来。所谓的缓冲区已起不到想象中的作用。这一思维不但在国际上存在,在国内也有部分国人仍抱着不放,在讨论中国对朝政策时,时常有这一思维在闪现。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人们的思维更要变,不但要跟上时代,而且要领先时代。如果我们的屁股已坐在了21世纪,而思维还停留在20世纪的话,我们的决策就会失误,不但自身难保,还可能伤及他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合时宜的东西迟早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其中就包括仍漂荡在世界上空的冷战思维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