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1:做一名终身学习践行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将学习放在《论语》的开篇,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何为学?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掌握知识的过程,还在于温故而知新。

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当我们学习了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你会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所以就需要我们反复去温习,而且随着个人成长和阅历的增加,每一次温习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其中难道不会衍生出不一样的乐趣吗?显然是会。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们体会到了文人雅客眼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至理名言。

生活上,我们也会去结识一些新朋友,后知后觉,慢慢地,彼此却产生了很多矛盾,导致不开心,其根本就是因为“三观不合”。

如果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可以去选择一些志趣相投且正能量的好友,就会互相影响,互相成就,彼此温暖,彼此快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述了君子的标准是对于别人的不了解也不恼怒。

实际上,在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常常会自我感觉委屈,总觉得别人不了解自己,认为自己并不是别人想的那样“不堪”,从而衍生出很多负面情绪。那么如果我们多从自身的角度反省,不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也许我们会收获的比现在更多,过的更加幸福。

愿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终身学习践行者;愿我们每个人都去结交志趣相投的好友,彼此传递正能量;愿我们每个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仁者,不为别人的评价而丢掉自己的修养。

论语【学而第一/1.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