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在面对资质新规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
1. 核查与规范人员资质:
确保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等核心人员社保连续且无挂靠行为,建议建立长期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技术负责人需持有注册建造师证书并具备对应工程业绩,取消职称替代通道,企业应提前规划人才培养。
2. 完善业绩管理:
重点核查“施工许可-合同-验收”三证时间逻辑,确保业绩数据完整、真实。
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平台的业绩补录,逾期未录入的业绩将不再认可。
海外工程业绩首次被认可,承接国际工程的企业需确保项目备案完整。
3. 适应政策过渡期:
2025年9月15日前到期的资质,可申请1年有效期证书暂缓人员核查,争取调整时间。
关注地方政策差异,如部分地区提供资质互认或告知承诺制试点,灵活调整申报策略。
4. 强化企业综合实力:
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参与国家级、行业标准编制,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权重。
加强财务健康管理,确保净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符合要求,避免因财务问题影响资质申报。
5. 建立动态监管应对机制:
定期自查自纠,避免因人员社保、业绩造假等问题被列入黑名单。
利用“办件陈述制度”等渠道争取补救机会,及时整改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有效应对资质新规,提升自身竞争力,确保在政策变化中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