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号,“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一次最浪漫的宇宙之旅,也是一次最浪漫的求索旅程。
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对预选着陆区进行了3个月的详查后,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现软着陆在火星表面。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2021年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
我国最浪漫主义者启发于战国时期的屈原,他曾向天、向地、向人连续发问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楚辞:天问》【意为:白天光明,夜晚黑暗,是谁在操控着它。】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楚辞:天问》【意为:青天那么高,谁能度量它。】
屈原作《天问》向人们提出了宇宙的疑问,而天眼之父——南仁东,他用尽一生在寻找答案。
我们世人一生都在探索生命之外的生物。为什么地球一直在运动,而在我们眼中是静止的?
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哪个地球可供我们人类生存?
最重要的就是除了我们人类,真的有外星人吗?
对地球的探索一直是不尽的,对人类的生存亦是不尽的,这些问题就像我们小时候常念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个问题探索结束,总会有另一个问题悄然而至。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楚辞:天问》
01.最浪漫的古代人——屈原
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橘颂》
这曾是屈原对国家所作的一首表白诗句,运用了咏物明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根深蒂固的爱国之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我们流传至今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先人——屈原。他死后,百姓们都纷纷往江中洒米,所以当初的米亦是我们如今粽子的来源。后来百姓又以江中打捞,亦成了我们如今赛龙舟的前身。
《典籍里的中国》在2021年8月14日在人民GW、Ai奇艺等平台播出,它以话剧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它以穿越的方式让我们穿越时空走向历史,亦让先人以同等方式来看望今朝。
我想如果宇宙中真的有穿越时空,或许这种穿越古今的方式即是宇宙中最浪漫的一种方式,亦是宇宙中最浪漫的一种表达。
本期以《楚辞》展现了屈原和宋玉等人的爱国情怀、浪漫主义。以橘子为引线贯穿了屈原和楚怀王的一生。
屈原和楚怀王自小就是朋友,而屈原从小就励志做一个志存高洁、爱国之人,以虞舜、大禹、周文王等人为表率,励志奋发图强,挑选德、信之人为国效忠。
02.最浪漫的诗——宇宙
看了本期节目我才明白原来屈原是我国历史首个浪漫诗人,他曾写下数篇表白诗句以表达自己热爱国家、人民的心情。
这篇《橘颂》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原来橘子下隐藏的是屈原对国家由衷的热爱之情。从屈原到——“诗仙”李白,他们都是富有热烈情感之人。
南仁东: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人民科学家。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同时在2017年的9月中旬南仁东不幸因肺癌逝去。而后南仁东与厉声教等一同被评为“逝去的十位国家脊梁”,南仁东亦是有着我国“天眼之父”之称。
在《典籍里的中国》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天眼,就是我们留给后人寻找答案的眼睛”。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它的含义另我的内心十分动容,中国天眼是一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它能探测到极其微弱的星球信号,而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大的发现,能够让我们身处地球,也能发现宇宙中另一处的美好。
宇宙浩瀚,它更是无边无际的,它的存在因素也是另我们好奇的,通过《楚辞》里的《天问》我们发现原来从两千多年前就曾有人提出相同的疑问。
由此证明原来我们对世界的求索是从始至终的,原来我们对宇宙的追求一直都是无穷无尽的。
宇宙,是一首最浪漫的诗。地球,是一个极其美好的存在。而我们亦是这浪漫而美好的化身。
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齐帆齐商学院第9期故事营第(7)篇1873字,共计:13278字。
齐帆齐商学院23年年度写作营第(34)篇1873字,共计:7137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