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比特位计数 (动态规划)

力扣题解《卑鄙的异乡人,巧妙的动态规划(图解过程))》

方法一:暴力计算

思路

  • 0num 遍历,将每一个数字转换成二进制,转换同时计算包含几个 1
  • 这里采用了模拟短除的方法,对数字不断做除法,保存余数,并将数字用商替换。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N*len(N)):遍历需要 O(N),将每个数转二进制需要 O(len(N)),其中 len(N) 表示一个十进制数N,转换为二进制后的长度。

  • 空间复杂度 O(N):最终返回的列表需要占用 O(N) 空间

快乐小视频




具体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 搞一个新的函数,来将10进制转换成2进制数。
    int trans2bit(int num){
        int ans = 0;
        // 直到num全部转换完成,才退出循环
        while(num > 0){
            // 判断当前位是0还是1
            // 无论是0还是1都添加到答案中
            ans += num % 2;
            // 不断除以2,计算下一位
            num /= 2;
        }
        // 返回二进制表示时,1的个数
        return ans;
    }
    vector<int> countBits(int num) {
        vector<int> ans(num + 1);
        // 0的结果就是0,因此从1开始循环
        for(int i = 1; i <= num; i++){
            ans[i] = trans2bit(i);
        }
        return ans;
    }
};

方法二:简单的动态规划

思路

  • 这是一道很模板的线性动态规划。个人认为线性动态规划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每个新结果的诞生,都可以依赖于前面已经确定的结果线性变化得出

  • 状态定义:

    • dp[i] 表示数字 i 对应的二进制表示中 1 的数量。
  • 状态转移:

    • i 为偶数时:由二进制表示规则我们可以知道,二进制表示的最后一位为0,也就是说删去这个0,对 dp[i] 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因此 dp[i] = dp[i / 2]
    • i 为奇数时:由二进制表示规则我们可以知道,二进制表示的最后一位为1,也就是说数字 i 因为这个1,比数字 (i-1)/2 最终结果多1。因此 dp[i] = dp[(i - 1) / 2] + 1
  • 转移方程
    dp[i] = \left\{\begin{matrix}dp[i/2] \\ dp[(i-1)/2]+1 \end{matrix}\right. \begin{matrix}(i\%2=0) \\ (i\%2=1) \end{matrix}

  • 初始状态:

    • dp[i] 所有元素置0,当计算后才进行赋值。
  • 返回值:

    • 返回 dp 列表。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N):遍历 dp 数组需要 O(N),计算每个 dp[i] 需要 O(1)

  • 空间复杂度 O(N):最终返回的列表需要占用 O(N) 空间

快乐小视频



具体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countBits(int num) {
        // 预先开好空间
        vector<int> dp(num + 1);

        // 同样不需要从0开始,因为dp[0] = 0
        for(int i = 1; i <= num; i++){
            if(i % 2 == 0){ // 偶数
                dp[i] = dp[i / 2];
            }
            else{ // 奇数
                dp[i] = dp[(i - 1) / 2] + 1;
            }
        }
        
        // dp数组即为所求
        return dp;
    }
};

方法三:卑鄙的异乡人,巧妙的动态规划

思路

  • 这里用到了两个位运算操作:

    1. x & 1 :用于判断奇偶性
    2. x & (x-1):用于删除二进制右数第一个 1

    原理证明1:x1 做按位与,相当于与 000...00001 做按位与,当 x 为奇数时,x 的二进制末尾为 1 ,此时得到的按位与结果为 1, 否则的话按位与结果为 0

    原理证明2:xx-1 做按位与。假设 x 形如 10...1000 的形式。则 x-1 形如 10...0111 ,右数第一个 1 被借位,变为 0。按位与后,会发现做到了删除右数第一个 1 的效果。

  • 使用位运算x & 1,我们可以替换方法一和方法二中,判断奇偶的操作。即将所有的x % 2 替换为x & 1。但需要注意的是,位运算的优先级较低,判断时需要加括号(x & 1) == 0

  • 使用位运算x & (x-1),我们可以优化方法一中的循环条件,每次删除最右侧的1,直到数字变为0。

  • 使用位运算x & (x-1),我们还可以优化方法二中的动态规划。由于该位运算的操作效果是删除二进制右数第一个 1,则显然处理后的结果 y 比原结果 x 要小,且二者的关系满足 dp[x] = dp[y] + 1

  • 状态定义:

    • dp[i] 表示数字 i 对应的二进制表示中 1 的数量。
  • 状态转移:

    • i 为0时:显然dp[0]=0
    • i 非0时:按位与之后的结果,比原数字的二进制值的1的数目少1。因此 dp[i] = dp[i & i - 1)] + 1
  • 转移方程

    • dp[i] = dp[i & (i-1)] + 1
  • 初始状态:

    • dp[i] 所有元素置0,当计算后才进行赋值。
  • 返回值:

    • 返回 dp 列表。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N):遍历 dp 数组需要 O(N),计算每个 dp[i] 需要 O(1)

  • 空间复杂度 O(N):最终返回的列表需要占用 O(N) 空间

快乐小视频




具体代码

  • 方法一优化
class Solution {
public:
    // 搞一个新的函数,计算数字num二进制表示有几个1。
    int trans2bit(int num){
        int ans = 0;
        // 直到num位0,才退出循环
        while(num > 0){
            // num不为零,说明至少还有一个1
            ans++;
            // 删去num最右侧的1
            num &= num - 1;
        }
        // 返回二进制表示时,1的个数
        return ans;
    }
    vector<int> countBits(int num) {
        vector<int> ans(num + 1);
        // 0的结果就是0,因此从1开始循环
        for(int i = 1; i <= num; i++){
            ans[i] = trans2bit(i);
        }
        return ans;
    }
};
  • 方法二优化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countBits(int num) {
        // 预先开好空间
        vector<int> dp(num + 1);

        // 同样不需要从0开始,因为dp[0] = 0
        for(int i = 1; i <= num; i++){
            // 转移方程:
            dp[i] = dp[i & (i - 1)] + 1;
        }
        
        // dp数组即为所求
        return dp;
    }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