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进入小学,我们的家庭阅读图书除了故事绘本,也开始给孩子读一些诗歌和散文。都说给孩子的第一口精神食粮非常的重要,给孩子看怎样的好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拿冯骥才老师的新书《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万物生灵》来说吧,冯老师的作品很多文章选入了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品《珍珠鸟》、《挑山工》也同时收录在了此书当中。闲暇的时光,手捧一本散文,静静地阅读也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冯老师自幼酷爱体育、绘画,并以读书为快事。青年时代历经“十年”磨难,生活颠簸多变,由于痛惜国家蒙受灾祸,生灵涂炭,感慨于千万人命运的苦乐,遂立志于文学。此书当中的插图全部是他亲手绘制的。
此书由温柔小生灵:人类的童年本与动物相混;草木生灵: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美的心灵:孩子最初的人生思索;时间的精灵:美的历程中那些看不见的使者等四个章节组成。
文章开篇就是我们最最熟悉的《珍珠鸟》,“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他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生动的语言,把小小的鸟儿写得活灵活现,同时也写出了小动物对人的信赖之情。
书中还写了很多童年的趣事,比如说捅马蜂窝。相信在农村长大的淘气的孩子都没少干过这件事吧。从鲁莽地捅马蜂窝,被蛰了一个大疙瘩到良心发现,觉得似乎有种罪孽感深重的压在心上。最后懂得,今后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他写麻雀,写出了它们的劳碌奔波,终日躲避灾难,在风风雨雨中过着饥饿,疲惫又担惊受怕的日子。他写猫婆,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婆婆,和那些小家伙生死相依。“她无亲无故,了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但她养的猫没一个良种好猫,都是拾来的弃猫、病猫和残猫。”高山上的海蒂和她的父亲,一个在高山上长大的孩子是那样的纯真自然,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自然中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文章不仅有细腻的场景描写,还有生动的心理感受描述。
也许作者本人是画家的缘故吧,他笔下的春、夏、秋、冬,山川河流,大自然的风景都有一种既视的画面感,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作为画家和作家,他不仅认可学术派,更多的呼吁大家要关注民间艺术。他说:“一个唐代的罐子放了上千年,如果不碰它,总还是那个样子不会变;可是一种戏一种舞一种民俗艺术就不一样了,甭说千年,就是经过百八十年,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习尚而变,就像女大十八变那样不断的改变,甚至会变得面目全非……”在细雨探花瑶中,他们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这个瑶乡,从迎接他们的山歌、拦门酒、到吃饭的劝酒歌、饭后载歌载舞的篝火晚会,只有在大山空阔的深谷里才能感受文化真正的“原生态”。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这里的少数民族也是这样的热情好客、质朴纯真,他们丰收时候的舞蹈,按耐不住喜悦的心情是舞蹈的灵魂,绝对不是大家看到的商业表演和文化作秀。希望每一种遗产都有一个他们的守护者。希望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优秀的传承人,继续发扬光大。
用优美的文字喂养孩子,同时播种爱与博爱,注入情感和正义感,以及纯正的价值观,滋养他们的心灵,让好书成为孩子捧在手心里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