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乡赣南特色小吃可以说很多很多,虽然说不上山珍海味但是确实纯手工的一些小吃很多慢慢在失传,要说起赣南特色小吃有好多比如说炸油锅、酿豆腐、艾米果、炸炸果、还有烫烫皮等等很多,但是这个烫烫皮是非常记忆深刻的,从小我们就爱吃。在农村长大大孩子从小基本就是那这个当零食吃着长大的,但是要做起来工艺切非常复杂,在我们爷爷奶奶那、父母那一代都很勤快每年去做,然后到了我们80后90后这两代人估计只会吃不会做了。
说起烫皮这个制作工艺我们也只是看在眼里,但是要动手做起来可能还真做不出来,因为每年都是长辈和姐姐她们一起做的,我们只是在旁边负责吃和打下手。在我们农村每年10月份每家每户每年几乎都要做一次烫皮,从小我们没有零食吃了都是吃这个长大的 ,只是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少在家都很少做了。制作之前是先看好天气晴天出太阳的时候最适合,而且在前一天就先要用糯米和大米泡好泡制一天,然后第二天早上很早就起来开始制作;大概刚刚天亮父母就起床了,将前一天先泡制好的大米过滤出来。然后再用打米浆的机器将泡发好的两种米打碎成糊状,这个过程一般也需要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打好米浆之后然后先要调料将葱姜蒜辣椒粉,放入所有打好的的米浆当中搅拌均匀。其中大蒜是一定要多放的、还有韭菜这样子可以提香。
待所有米浆调料完成后,就可以用簸箕打一勺到里摇晃均匀,这时候的炉灶要先起火烧好然后将其放入其中,放入后需要大火蒸5-8分钟左右然后将其拿出,拿出之前要先准备好另外的一簸箕再放进去,此刻蒸好的烫皮可以直接吃,加入炒料炒好的辣椒酱,或者芋头丝,或者酸菜、萝卜丝,放入其中包好即可吃美味无比此刻的早晨早餐都是吃这个的。只要饿了就可以吃,纯手工的烫皮是非常的好吃在外面绝对是吃不到的,换做以前很小时候没有机器大米将的时候,我记得他们都是要石磨手动磨出来的米浆,在很小的时候见过一个人边推一个人边放材料加大米和水,全程都是靠纯手工磨出来的那时候非常辛苦半夜就要起来开始制作。现在只是打米浆可以用机器替代了。
此刻太阳公公也大致高升了,早上大家也吃烫皮都吃饱了,接下来就是蒸好之后的每一框就是拿出去晒太阳了,没簸箕蒸好后从锅里拿出来就是用筷子划出十块八块的小件,然后将其一件件地用大竹签摆好,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太阳……这时候一般都是要忙够一整天知道中午饭才能搞完,然后晒3-4个小时……待烫皮每一片每一片拿出去晒后还要全部去翻一遍,直到所有的烫皮全部要晒干哦。
下午全部完全晒干后才可以收起,这其中晒烫皮也有技巧的不能暴晒不然易碎且影响口感,都是有讲究的。晒干后全部一袋一袋装起来一定要密封保存,这样可以保存一两年,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炒,用盐巴或者细沙子炒熟,或者也可以用油炸。都是非常香的,纯手工而且没有添加任何色素的手工小吃,不管什么时候都忘不了那个味道毕竟出了家门口在外面时候绝对吃不到的。现在随着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少的人去做这种小吃,连80后的人基本都不会做了。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就基本都不学了,想的时候吃只能在外面买了那个都是当地机器做的根本也不是自己家里做的那个味道,或许时隔多少年后这种纯手工的遗产做法慢慢的就消失了;希望这种农村特产特色小时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但是需要的是更多年轻人的学习才不会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