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之乐之二

      小时候上学,参加了学校的气象小组,学习天气预报。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学校每天上午八点上课,而我们气象小组八点钟需要进行气象数据记录,数据记录完成后再进入教室,晚二十分钟不算迟到,心里感觉很舒服。

      参加气象小组的成员自己动手制作气象观测仪器,如棉花球和毛发湿度计,雨量筒,空盒气压计等,学习观察识别天空的云彩类型,还要跟着收音机里的气象广播抄收天气预报数据,然后在地图上绘制出天气形势图。最有意思的是天气谚语的收集和学习,象什么“早看东南晚看西北”,“燕子高飞晴天报,低飞雨天到”,“霜后南风连夜雨”,“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等等,这样的天气谚语非常多,有的很灵验。

      在学校参加兴趣小组,当初也就是抱着玩玩的态度,不过时间长了,还是慢慢养成了习惯。只要出门,就习惯看看天空,是万里无云,还是白云朵朵;如果有云,再进一步看看是层云还是积云。

      现在,天上有我们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地面测量天气的设备比几十年前有了巨大进步,手机装一个有关天气的APP,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实时更新所处之地的天气情况,各种数据一应俱全;还有气象卫星形成的各种天气趋势图,还有动画演示,真的是非常先进。可是在惊叹的同时,又觉得有点失落,那种在风云变幻中通过观测和思考来为未来天气做预报的探索的兴奋没有了。不用观云,不用记数据,不用谚语的经验,不用做天气图分析,只要看看卫星云图就都搞定了,绝对的方便,但是却少了很多很多的乐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