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好不经用,抬眼已是半生。半生里,云一共爬过三次华山,估计这也是云最后一次爬华山了。
到得西安已是晚上十一点多。华灯布满了夜色,灿烂若天上的星河。在住宿的宾馆楼下,吃上一盘街头小炒,再撸几个小串,熏着温热的晚风,饮点冰镇的啤酒,那个爽快的感觉,仿是在天上人间,忘了今夕是何年。
第二天清晨,天灰蒙蒙一片,看不出阴晴。为了不要错过去华山的高铁,云一家三口匆匆洗漱完毕,出宾馆乘地铁向市北高铁站赶去。
攀蹬华山,是丫丫这次署期旅行的第一站,也是丫丫盼望已久的心愿。云一直以为山水是最美的老师。今天就让华山给丫丫上一堂自然,人文,历史与体育课,以天下第一险山,煅练一下丫丫小女汉纸的胆魄和耐力。
如期抵达华山脚下。沿着自古华山一条道,云携妻挈女,徐徐而上。路遇一老年挑夫,头发灰白,身体清瘦,精神矍铄。云问老者多少岁了,答曰六旬有余。云再问挑了多少年了?老者答四十余年。现在不挑不行吗?老者说不做没钱花啊!
云从老者自述知道,挑一斤人家给六角钱的苦力费,老者挑的矿泉水等杂货共有一百斤。
云感慨唏嘘之余,拍了一张老者挑货的背影传至微信圈里。有朋友揶揄说,“云挑得动否?”云真心惭愧地说,“云不如挑夫!”
其实,就如林清玄在《油面摊子》一文中说的,在我们周围,我们比不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当我们什么时候能看清自已不如人的地方,那就如圣贤一样,对生命的存在方式有了真正的理解。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给予最大的敬意。云从心底里敬佩这位老年挑山公。
行至毛女洞前, 见一个中年道士,黑巾裹发,美髯飘逸,目光深邃,似乎内力很是深厚。云凝望良久,对方身上仿佛有一种高深莫测的东西直击人的内心深处。
云不由得想到金庸笔下华山论剑的武林侠士来。只见他默默不语,坐在林间空地的石几上,绑好裹腿,望着远方,似乎就要飞岩走壁,凌空而去。
俗语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华山奇险,上之不易,下山更难。 徒步下山的男女,皆被华山教训的侧着身子,瘸着腿,呲牙咧嘴,一幅痛苦不堪的神情。
一位怪怪的美女,自山上徒步下来,让云与妻忍俊不禁。只见她双手拿着运动鞋高举过头,脚上穿着棉袜,走在凹凸不平的青石路上。经过云身旁时,远远地看见不远的华山门,竟情不自禁地失声落泪,蓦然一声大叫,“'啊呀!我终于看见了活下去的希望呀!!”
天阴在酿雨,雷公在打鼓。加油!快到千尺幢的时候,丫Y有些力不可支。上山的人,皆似猿猴般手脚着地,背负苍天,小心翼翼攀爬而上。
″人生的有些路,不可仰视,仰视会让人绝望;亦不能后顾,后顾会使人胆寒,唯有咬着牙关,忍着痛苦,默默低头前行,方可抵达成功的终点。途中没有人能够帮你。"
通过垂直九十度,只容两人侧身而过,仅能落下半只脚尖的千尺幢与百尺峡的险峻天梯,云忽然有了如此铭心的感悟。回首小半生走过的路,莫不如是。
上了百尺峡,便到了北峰顶。金庸先生题写的"飞雪连天射白鹿。"想像一下都好有场景。此刻,云坐在北峰云台上的华山论剑处,不见漫天飞雪,而是落起了斜斜小雨。
青紫的云烟随风飘散,轰隆隆的雷声自云霄滚滚而来,令人胆战心惊。一阵疾风吹散乌云,细雨很快便不见了踪影,逶迤险峻的苍龙岭上,游人如练如织,山河俊秀,风景如画般美丽。
继续登至金锁关,云的手机便没了电,世界自此失联,唯留满目华山的风光。
其实,华山之奇险,唯从北峰眺望最为好。丫丫耐力不错,经过七个小时的磨炼意志,终于爬上了东峰顶。
后经中峰,自沉香破山救母处至西峰索道下,时下午五点整。忽大雨瓢泼,人坐在览车中,仿佛置身于四壁透明的玻璃箱里,在白色云雾中飞梭,耳畔是嗖嗖不绝的风声。
在大雨纷纷,雾霭生烟的峭峰绝壁间飞行了约有三十分钟,云一家人终于安全落地。下览车,至观光车停靠处,雨愈下愈大。几百米的石坡路,急遽的雨水漫过鞋面,在脚下小溪般泻去。
云一家人穿着薄雨衣,被浸了个酣畅淋漓。那些花花绿绿的游客,人人皆似落汤鸡般,在雨中有说有笑,兴致皆丝豪未减。
观光车沿着盘山公路,往游客中心的途中,云见有巨石落下,堵在路旁。工作人员在雨中指挥车辆安全通过。一侧的深涧中,山洪,泥石流,万马奔腾倾泻而下,令云魂飞魄散。
一辆越野车掉至其中,在等待救援。据说,云还算幸运,许多许多的游客被困在了华山之颠。 一家三口去游客中心领取了行李箱,已是夜色四合。此时,骤雨初歇,雨点零星。坐出租车去华阴市区,入住速8酒店,一夜温馨无梦。
云之旅,一直比较随意,似乎不是在旅行,而是在流浪。翌日十点醒来,洗濑退房时,宾馆已空无一人。
在酒店旁拣一华阴特色面食店,点一盘华阴炒老豆腐,两盘釀皮,两碗酸汤面,味道皆正宗可口无可挑剔。酸汤绝对是云记忆中小时候妈妈的味道。只是那碗,可能是云这一生端过最大的碗,不能称之为碗,应称之为盆。
YY第一次见识了裤带面,好奇地不住问,为什么要拉辣么宽,辣么长?就如昨日在苍龙岭,一位三岁的小姑娘看着蚂蚁说,“蚂蚁也在爬山呢!”“花开就是在为我拍手加油!”多么天真,多么纯净,多么的美好!
血液中流淌的记忆,任多久的时光,亦不会被舌尖上的味蕾遗忘。祖先来自山西洪桐大槐树,云与丫丫吃着山陕风味的饮食,犹若流浪的人儿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家乡,有一种熟悉到骨子里的味道,是那么的舒爽而惬意。 享受美味后的下一站,一家人往古都洛阳。
后记 : 此文字墙根据微信整理。2019年7月5日于张掖云斋。此后三年疫情期间云再未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