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90%的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爱。
父母对孩子说:“你就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听我们的话,我们安排,我们为你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你好”。妻子对丈夫说:“你要疼我,要宠我,我和孩子都指着你呢。”丈夫对妻子说:“你好好把家照顾好了,看好孩子,别总折腾我”。我们正在给予的、经历的“爱”,很多不过是换取对方回报而开出的价码,当我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或是发现对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人的时候,这份所谓的“爱”就被收回了。真正的爱,不仅是基础层面的关心、照顾,更是精神层面的尊重、理解、支持、欣赏和接纳,是一种内在饱满的分享和施与,是“不带诱惑的深情”。多少代人的情感荒原中,中国人里又有多少人尝过这样的爱的滋味呢?不曾被爱过,我们又怎能知晓如何去爱人?我们的生命是经由不断的生命传承而维持,每一代生命传承的过程中,这样一份“不带诱惑的深情”的爱却未被传承。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个术语-不含诱惑的深情,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
也许,几乎没有父母会说,我不爱我的孩子,可是却很少有孩子能全然感受到父母100%的爱。也许我们可以反思,我们在对孩子的这份爱里是否不但有物质基础层面上最好的支持,同时还有精神层面的理解,接纳,支持,尊重,深情的爱。
小宝在上个月过完6岁生日后,就开始每餐都自己吃饭了,以前他都是要找各种借口让大人喂饭的。我看到孩子的变化,成长。昨天晚餐时,孩子又快速的吃完了饭。中间,我跟大宝说:“孩子,你也许可以考虑是不是吃点青菜,我想它对你嘴巴开裂有帮助”。大宝迅速夹了一把青菜,吃完。如果你想要孩子“听话”,必须从他做那件事情能给他带来的价值下手。看到大宝有这个动作,我马上说“宝宝,真智慧,真是个行动派,懂得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照顾自己。”大宝又夹了一把。孩子只有从权威的父母那里获得5000句赞美才能建立自己的自信,赞美孩子并不花钱,用心就轻易做到了。小宝见状,马上夹了一大把青菜到碗里,对我说:“妈妈,我最爱吃青菜了。”我温柔的接话:“嗯,妈妈看到小煊儿夹了一大把,一大把的青菜到碗里,我听到宝宝对妈妈说,你最爱吃青菜了,宝儿,请你教教妈妈,为什么要吃青菜啊?”。小宝自信的说:“因为吃青菜不会生病,不会咳嗽,不会肚子疼。” 我:“嗯,谢谢煊儿告诉妈妈,我现在知道吃青菜不会生病,不会咳嗽,不会肚子疼。我看到煊儿是个爱吃青菜的宝宝。”。小宝眉开眼笑:“妈妈,亲亲”。我满心答应:“好,亲亲”。一顿晚餐就在这样开心温馨的气氛中进行。我把这样的体验称为深情爱的链接--不带诱惑的深情。
也许许多年之后,我们还记得在餐厅那三盏红,绿,蓝花瓶灯下,我们一起吃青菜的情境,有妈妈温柔的声音,有孩子亲切的呼唤,有我们一家人温情的对话。美好的记忆片段会停留在那一刻。
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会长大,会飞走,亲子之爱,唯一指向分离的爱。亲子关系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培养出足够的能力。让他们可以充分成功地照顾本人的人生。当我们明白这个目标之后,就会明白我们的爱不是替代,不是否定,不是拒绝,改变和有条件的接受孩子。“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父母将生命传予孩子,在孩子的生命里,已经包含了父母,以至每一代父母的全部力量和爱,全无保留,也不能更多,这是每个人经营成功快乐人生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资源。这份力量和爱让孩子有足够的力量和爱去营造自己的人生。同时我们相信每个孩子拥有的力量事实上是很庞大的,很足够的。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加上权威父母一份给予孩子不含诱惑的深情的爱,这样一份带着接纳,尊重,理解的爱也是在向孩子的潜意识传递一种正向期待。潜意识的能力比意识强大许多,这样的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自爱,自尊。同时这份不含诱惑的深情会在亲子之间有一份深刻的情感链接。权威父母给予孩子的不再是一份沉重的期待,而是架起亲子之间情感的通道 ,在这个通道里,有爱,有热情,有生命力在流动,孩子会感觉到喜悦和饱满,会因此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动力,去追逐卓越。这份对深情的体验,会让孩子的生命力源源不断地涌出,让孩子变得饱满而丰盛,享受幸福。
不带诱惑的深情,一份深情的体验,一份不带诱惑的爱,每个中国的孩子都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