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身边的网贷受害者
前几天,接到盆友的电话,隔着电话线我都能感觉到她的沮丧和意乱心烦。
原来她的小孩肆业在家,艳羡身边的朋友有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使用,有最新款的阿迪耐克球鞋穿,有宽裕的经济陪女朋友逛街shopping····
但确实开不了口问妈妈要钱。虽然妈妈有钱,但不会无底线的支持他的这些非能力范围内的奢侈消费,便背着妈妈借了一些网贷。
刚开始还能够通过开滴滴挣的钱抹平每期还贷。但无奈滴滴早出晚归也非常辛苦,而且收入也并不是旱涝保收的能均衡cover他的日常开支和每期贷款。
然后小孩就悄默声息的停止还贷,就像任何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然后,借贷公司的追债电话就打给了他的父母,他的亲戚,他的朋友······
她妈妈刚知道这个消息真是万念俱灰,不知所措,就赶快给我电话,想让我给她支支招。只是因为我家人有在公安系统工作。
呃······我对此也是没有任何思绪,建议她报警,若借贷公司有伤害的举动发生。但是,借债还钱天经地义,钱还是应该要还的。
近几年来,网贷在无声无息间就侵入了人们的生活。举手之劳就能解决自己资金的困顿让很多人对这种借贷方式由最初的抵触,防范到后来的欣然接受,
但当网贷走入了校园,它就变成了一只吃人的怪兽。针对学生专门设计的类似校园贷越来越低龄化,方式也层出不穷。
2016年的时候,“裸贷”事件引发了社会热议。这是一种以手持身份证自拍裸照的方式代替欠条,如果发生违约,放款方就会拿裸照来要挟。
各类新闻让听者瞠目结舌,疼心得捶胸顿足但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
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正是最虚荣却又没有太好经济能力的年纪,而网贷就瞄准了这一点。
它们几乎没有门槛,只要用身份证、手机号,就能轻松借到钱。学生哪能抵挡这种诱惑,并天真的认为自己借款数额只是区区几千块,压力不应该太大,更不存在还不上的状况······
这些学生未谙世事,却又见识并亲历着这光怪陆离,奢靡繁华的世界,渴望物质,喜欢攀比。虽然他们囊中羞涩,但他们背后有着年富力强的父母,他们的父母绝不会对他们坐视不管,会舔犊情深的出手解决孩子的债务。
正是基于此,放贷公司才能大招频发的死死抓住校园这个特殊环境,抓住学生这个特殊消费群体不断的制造事端。
所以,要杜绝这种恶性事件的继续发生,除了法律手段外,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已经刻不容缓。
二·谈古论今~金钱教育教我们如何对待获得和拥有
古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其实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其中最精髓的理念: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增广贤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忘势》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论语·述而》
“视财如命者必困于财 。一积一散谓为道;不以为珍谓为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人不妨己谓之智;”~古人的财商
老祖宗的总结是很精辟经典的:钱是好东西,没有确实不行。但钱绝不是人生追求的第一目标,获取的方法应该是合理合规,否则就宁愿放弃去做对自己更有意义的事。人生一世,做官也好,经商也罢,都必须符合道,这是原则问题。不应该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但到了现在,爱财却变得可耻,说财也变得登不上大雅之堂。
人们变得要么耻于谈钱,要么惟钱可谈,走向了两个极端。
大多数普通的中国父母,都觉得一谈钱就很俗不可耐很势利,羞于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知识。
在这种思维下成长的孩子,不仅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更难以理清金钱和人生的关系。
而事实上:金钱教育的实质是幸福教育,金钱教育的实质是人格教育,一个人的金钱观,会影响他一生的幸福。
教育家默克尔就曾说过:“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因为金钱教育教我们如何获得和对待拥有。
三·纵观中外~教会孩子理财,能驾驭金钱,而不为钱所驭所驱。
知乎上有2个关于对孩子金钱教育的实例, 分别为中外两个家庭, 但结论却出奇的相近。
中方选手背景简评:家境富裕,有一个正值中学学习的儿子。
观点:金钱能够提供给我们安全,自由,快乐的基础,但仅此而已。能驾驭金钱,而不为金钱所奴役。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达成的状态。
具体操作:
1·劳动换取~帮阿姨洗碗扫地等获得相应报酬;
2·和长辈一起给别人封压岁钱,了解压岁钱的来源和意义;
3·小时候孩子在商场吵嚷着要买新的玩具,我们并没有拒绝,而是告知他:你今天想买的玩具爸爸妈妈都会给你买,但前提是自己拿回家,没人会帮手。最后如愿买下了一堆心仪的玩具,但是······走一路哭一路扔一路,我们绝不帮手。但自此以后,小孩学会了选择和放弃,理解了任性的代价。
4·从小单独账户,管理自己的小小基金。从小学开始就学会将自己的钱分为四份:自用,存银行,借给别人,投资分红利(投资由父母打理);
5·初中开始,他喜好的电竞用品,体育用品,高端电子产品均自己出钱购买,家里的日常开支他也承担一部分。他能理解:父母可以提供日常正常开支,他是家里的一份子,有能力就应该对家里有贡献;
6·年满16时就与他约法三章:学习开支父母终身负责,其他就再无义务,自己的生活自己把握创造;
7·买自己心仪的东西让他重点考虑性价比;买手办类礼物需要分析对方的爱好和需求,考虑分寸感;
8·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曾有过大起大落:最艰难的时候每周寄宿学校接送时是三轮地铁公交轻轨换乘4次,往返需耗费3~4个小时,而其他同学都是私家车接送,孩子没有觉得丝毫不妥。但这段时间的经历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决定性影响的;
总的来说:经过了贫富,经历了家庭的大起大落,孩子的心态还是健康,积极向上的。现在我跟他谈论更多的是慈善,引导他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不要物欲第一。
外方选手背景简评:一个华裔美国妈妈,家里2个女儿,北美教育系在读博士
具体操作:她一周给每个孩子15美金,建议她们把钱分3份,一份储蓄,一份自用,一份捐献。
大家都能身体力行的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对钱还是有占有欲和控制欲的。他们对数字的观念和价值还没有很强的感知,但依然难不倒她们理解并明白这个用钱规则。
第一份存起来:储存是美德,从小培养孩子储存的好习惯;
第二份自用: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在理:不会花钱的人就不会用钱。
如果没有健康的消费观,等到有了一大笔钱时可能会不知所措。
要么无节制的一下子花光,就像网上打趣的说法:等我有钱了,一定早餐时一次买两根油条,一根吃掉,一根扔掉;要么就当个守财奴,像葛朗台般一辈子守住所有的财富,听听金币的响声,看看珍宝的成色,了此一生。
无论哪种方式,都让金钱失去了它的价值。
但实际上,孩子也有花钱的需要。
比如小朋友过生需要表示一下,其实这个钱是可以不问父母要的;比如吃零食,买玩具或学习用品时,也可以自由的自己打算,而不需要问父母开口的。
同时这种方式也让他们明白:这个钱买了玩具就不能买另一个心仪的笔记本时,他无形之中就在形成自己的理财观。
第三份捐献出去:让孩子从小学会爱这个世界,力所能及的帮助周围的事物,很不错的。
哈哈,是不是惊人的相似,如此的相同:
教孩子理财,树立健康的金钱观念,重点不但教孩子怎样去赚取,而是认识金钱,明白金钱的作用,以及自身的责任,能力及欲望。
四·树立健康金钱观念的步骤
1.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现在很多孩子就根本不知道钱是从哪来的,
“钱是从手机里转出来的。”
“钱是从银行卡里取出来的。”
“钱是从ATM机里提出来的。”
所以金钱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这需要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件:带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
第二件:教孩子熟悉社会的各个工种。
做完这两件事,再耐心告诉孩子:
劳动才能创造财富。金钱是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是付出辛苦劳动后的报酬。
我的朋友是一名优秀的幼教人员,我的很多幼儿心理教育观念来源于她的现场答疑解惑。
一天我们相约一块吃饭喝茶,她带上了她的小女儿。
餐厅有一台三角钢琴,弹奏者正优雅地演绎着《致爱丽丝》。
6岁的女儿也正在学习钢琴,她要妈妈给她买那架三角琴,感觉比自己使用的琴效果更好。
母女的一问一答很有趣······
妈妈问:“你身上有零花钱吗?你的零花钱从哪里来的?”
女儿答:“这是你前天给我的,你忘啦?”
“那妈妈的钱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吗?”
女儿想了想说:“不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吗?你上次去银行取钱,我在旁边等你呢!”
“喔,对了!你手机里还有好多钱,我经常看见你在手机上买东西付钱呢!”
我听了直想笑,孩子的想法如此天真,直观,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
如果孩子觉得金钱的得到如此轻而易举,信手拈来,那么对于我们给与的任何一分钱,他们都会觉得理所应当,不会珍惜。
妈妈停了一下,转换话题问道:“妈妈在家打理家务做些什么,你举例说出来看看具体事项。”
女儿说:“每天和阿姨一块制定一日三餐的清单~要买的菜,要做的饭;告诉阿姨打扫家里的清洁卫生;还要陪我学习,带我出门长见识······”
妈妈说:“妈妈带你去过XX幼儿园吗?”
女儿好开心的说:”去过呀,好多小朋友,好多玩具!我很开心的在那里!”
妈妈说:“妈妈每天管理那个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吃饭的情况,要指点那里所有的幼儿老师如何和小朋友互动玩耍,要管理所有的保育员阿姨做清洁,打理园区卫生的事项······”
“麻麻在家管理1个阿姨和家里的事都已经很累了。幼儿园有更多的人和事,比家里多50个不止吧?”
“”妈妈就是通过管理幼儿园这样的劳动付出来挣钱的。所以我们才能在家有阿姨帮忙做饭洗衣,才可以每年出去旅游,才可以和好朋友们在环境优雅舒适的餐馆吃饭聊天······”
女儿听了沉默片刻,说了一句:“妈妈辛苦了,我不要换钢琴了,那台钢琴我一样可以学习的。”
不要轻视小孩的领悟能力和旁侧贯通能力,只需要给他们最直观的实例,他们的举一反三能力会让你咂舌。
2·金钱教育第二步: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上个月,一位泰国妈妈在脸书上讲了一段育儿经:
早上,5岁儿子不想上学。
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
就遵循小朋友的心愿不上学,但今天出门捡瓶子赚钱。
两人走了很多很多地方,捡了一袋子塑料瓶,但最后只卖了2泰铢(约4角人民币)。
卖了塑料瓶之后:
孩子饿了,想吃便利店里的零食,
妈妈说:“一袋10铢,你钱够吗?”孩子看看钱:“不够。”
孩子渴了,想吃雪糕,
妈妈说:“一支5铢,你钱够吗?”孩子看看钱:“不够。”
孩子累了,想坐公交车回家,
妈妈说:“到家的车费是10铢,你钱够吗?”孩子看看钱:“不够。”
回到家时,孩子已精疲力竭。
但他对妈妈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我明天要上学。”
第二句:“妈妈,挣钱真不容易。”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
劳动赚钱究竟有多么辛苦,买一样东西究竟需要多少钱,他们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所以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时,我们一定要规划一些类似活动。
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如此,他们方能懂得珍惜金钱,并尊重父母及其他人的劳动成果。
3.让孩子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商场上取得的成绩众所周知,在当时无人能及。
曾经,他名下的一个钱庄接待了一个绿营千总。
那是一个怪人:他在胡雪岩的钱庄里存了1.2万两银子,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原件。
原来这个人家里赤贫,所以一人在外当兵多年,才存下了这些搏命换来的血汗钱。准备退伍后回家给父母修缮住房,剩下的钱再打理一门小生意帮扶家用。
事不凑巧,就在他准备回老家时,上面来了军令,部队要开赴前线作战。
千总觉得上战场生死未卜,自己在这座城市无亲无故,并且年迈双亲更是目不识丁,啥也不懂。就相信胡雪岩的钱庄,提出了这既不要利息又不要存折原件的古怪要求。
胡雪岩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按3年的利息算,并办理了一本存折,交代钱庄负责人代管。
后来,这位千总战死沙场。生前他委托两位同乡:若自己战死,就请他们提取银子回老家给自己父母。
两位受托人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无凭无据的来到胡雪岩的钱庄要求提款,但没想到钱庄马上为他们办理了取兑手续。
经过这件事,胡雪岩的钱庄深得人们的信任,生意也越来越好。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胡雪岩用陶朱公的商训作为家训,要求家人经商要诚信,做人要守信
现在的社会:
“裸贷”的产生,“笑贫不笑娼”的世风,“黑心奶粉”的出现,《人民的名义》里那个人民币墙的候处长版的许许多多的现实存在····
所有的都是为了金钱而不知敬畏,这是为什么?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时候缺少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的金钱教育。
所以作为父母,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时,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反复强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要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身体,不要为了金钱丧失自己的良知。
4.让孩子知道合理分配钱,不要全部为己使用
发小Tony Lee在旧金山安家落户,自己是一名软件工程师,老婆是房产经纪。家里经济实力不错。
他家有个习惯沿袭多年,从他和他弟弟都还是孩童时期就开始了。到现在他也已为人父,膝下围绕着帽子,扣子,袜子2子一女,他依然采用这样的方式带领一家大大小小统筹管理资金。
他曾这样对我说:“好的家风可以让孩子们受益无穷。就像3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
每个月,他家会召开一个家庭会议,议题是“这个月我最需要什么东西?”。
最终经过大家讨论并将资金拨付给最需要的那位成员。
爸爸说:“我想要一辆自行车,之前那辆太旧了,参加过几次湾区举办的自行车骑行比赛老是出问题。”
妈妈说:“我想换一台笔记本,最近来旧金山湾区买房的客户越来越多,我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以前那台笔记本太老旧了,内存,处理速度都太差。”
帽子(大儿子)说:“我想报名参加学校的管弦乐队。”
扣子(女儿)说:“学校的汉服文化节下周就开幕了,我被选拔作为茶文化小使者,需要一整套汉服。”
袜子(小儿子)说:“我要一辆自行车,和爸爸一块骑行锻炼。”
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将本月额度拨付给扣子,因为她的需要在本月是当务之急。
不是家里拿不出这个钱同时满足3个孩子的要求,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懂得:
一个人不能把收入完全占为己有,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为了一己享乐,随心所欲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时,我们也不妨设计一些类似的民主讨论活动,
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
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滥用金钱会影响其他人的生活。
5.教会孩子合理分配金钱
北美华裔教育学博士的方法非常棒。她的3分法则我觉得很有趣也很有效。
观念:把钱分3份,一份储蓄,一份自用,一份捐献。
第一份~储蓄:储蓄是一种美德,并且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和远瞻性;
第二份~自用: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让孩子学会如何享受生活;更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当他手里的资金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他要学会的是积攒而不是伸手)。
第三份~捐献:让他学会分享,体验与享受“给予”的快乐。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让TA树立健康有效的金钱观念,处事方式,会让TA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