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观念

前不久刷到一个海外华人推荐戒碳水饮食的理论。他说自己已经几年基本不吃碳水了,高蛋白加蔬菜,他感觉自己的状态非常好。我细看了一下屏幕里的他,年纪约30多,皮肤很紧致,没有一丝赘肉,当然也看不出胶原蛋白;肤色很白,没有斑(假设他没开美颜),但也没有一丝红润。他是怎么认定自己状态非常好呢?体脂率?肌肉含量?皮肤没有炎症反应?若这些指标都符合就算“状态很好”么?难道极低极低碳水(据说是每日摄入碳水三两以下)才算科学饮食?

难道全球人几千年都吃错了?

这两天连续刷到几个运动类视频都在讲,青少年因长期穿(平时穿)篮球鞋(鞋底高弹),跑步鞋(鞋底不平),老爹鞋(鞋身硬鞋底厚),洞洞鞋(拖鞋,鞋底太软)导致脚痛,腿痛,不得不放弃体育训练。主播强烈告诫大家务必穿大头,平底,鞋身不硬,鞋底不厚不喧软且容易弯折的鞋(我理解就剩以前的布鞋,板鞋,牛筋底的鞋比较好了)。

咋回事?那些时尚的,高科技的鞋都不适合孩子穿?也不适合走路穿?难道我们追了三十年的时尚高科技追错了?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也有新的说法。2019年我在北医三院内分泌检查出来有颈动脉斑块,医生给我开了阿斯匹林和他汀。阿司匹林是抗凝药,他汀是阻断胆固醇合成的药。我始终担心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出血的问题,因此自行取消了该药。今年刷到多位医生的视频号都说斑块早期不建议抗凝治疗,过早抗凝引发的出血类风险对人体威胁更大。这个说法跟我的担心不谋而合,那我私自去掉阿司匹林算正确决策。关于降脂也有新的说法,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是否就是引发动脉硬化和斑块的原因存疑。到底是什么引发动脉硬化并没有铁证,他汀可以降低胆固醇,但是否确实可以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并无可靠证据。

呵呵,我的药吃对了还是吃错了?真不好说啊!

这世界变化真快啊!我生孩子时正赶上西式育儿理念大行其道,不让裹蜡烛包,不让多抱孩子,母乳十个月到一年足够了,不建议妈妈陪孩子睡觉。妈妈们纷纷坦然放下传统观念,挤入男人们的领地,积极参与竞争去了。现在的育儿专家们纷纷说我们的孩子因缺少父母的爱,内心太空洞了,太缺少能量了,失眠,抑郁,躺平,能活下去就不错了,不要再逼孩子上进。

还好还好!我属于学习不太认真的,基本属于以结果为导向,不想搞个鸡飞狗跳,以孩子感觉舒服为准。给孩子宽松的童年,给他讲故事,倾听他的需求。这不是哪本书里写的,这是我小时的心理诉求。

总之,这个世界变化好快呀!几十年的时间吃,穿,用的选择标准,从天然到人工再到天然已然循环一轮了。国家大政也从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又回到鼓励生育了。可见,实在不必不必做任何时代的急先锋,就四平八稳地多看点书,多了解一些冲突的观念,慢慢识别孰是孰非吧!不能因为是某人说的就信其是,也不能因为别人信自己就信。对于不理解的观念,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根本不理解该怎样做才能受益,做不好还可能受到损失。只有真正理解了观念的含义,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确实适合自己,那这个观念对于自己才是“对的”,才是“可信”的。

最近我正在寻找肩背疼痛的病因,左侧尤甚,会延伸至脖子,头皮一起痛。按摩效果不好,贴膏药可缓解,但会反复。恰好刷到几个运动主播的视频,一种说法是膈肌长时间卡在下位时,肩背代偿,会引起肩部疼痛,左侧明显。还有一种说法是呼吸时抬肩,胸骨上移,肋骨外翻同样会导致肩背疼痛。正确的解决方案是练腹式呼吸,以及配合腹式呼吸做肩背脊柱拉伸。我练过瑜伽,健身操,但一直都没能治好我的肩背疼痛。现在需要练回到最最原始的调息了!想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在李在峰的八段锦里加上腹式呼吸,做脊柱扭转拉伸。在金刚撑,猫牛式里强调腹式呼吸,似乎真的有作用!练了一周时间,就体会到站桩时肩背颈明显放松的感觉了。

很多老的观念流传了千年,若我们领悟不到它的精妙之处,那是我们的愚钝。兜兜转转,再去捡回它时,才知道孰是孰非,孰优孰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