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比成才更重要》读后感

“我们没有能够更优秀,往往不是因为我们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我自己’。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聪明,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使用自己的聪明”,书中的一句话饱含奥义也引人深究。同时也涵括了本书的大部分思想。

其一,为什么说成长比成才更重要呢?简单来说,高一的时候全校第十绝对是众人眼中的学霸,这其中,不乏有先天条件优越的人,但也存在资质平平,更多依靠高中以来学习成果的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绝对运动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可怕的不是别人做领跑,而是你自己在原地不动,这也是有人把高考比作一场马拉松的原因。所以追求更优秀而不是最优秀。

其二,为什么要做自己?近年流行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初心,哪怕是自己至亲父母也不能决定你的真心。凌志军在书中说到一个观念:你不仅仅属于你的父母,你属于整个世界。茫茫无际的宇宙之中,人如蝼蚁,命如草芥,一个人和另一个的不同在于他们思想精神层面的差异。我是谁?这个问题也是无数哲学家讨论的经典试问,而首先要做自己才能真正回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激情所在的事情,才会有无穷的创造力与持久力。如果一个人做了别人,想要复制他人,那么他将永远后人一步。

其三,如何才能认定自己的标准?不妨先换一种问法反过来问,为什么我们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使用自己的聪明?我思前想后,这是复杂社会环境对个人综合作用的外现。如果一个社会价值评价过于单一,那无异于在抹灭人才,而这也正事教育事业的意义所在,培养多元人才,扩大社会包容性。良好的教育是培养自信的过程,理智的自信是拥有自我准则的素养。

抱着问题读了这本书,我颇有收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