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培训,千亿市场的大蛋糕,“+互联网”这一棒谁能接到?

【本文核心提要】

对于高管培训的“+互联网”上,我个人认为有以下3个特点,在过去10年间的发展中可以看得到:

1)用户习惯和时代要求,倒逼产品升级

2)销售模式的探索,成为了产品升级最大的禁锢

3)产品升级思路,从“模拟”到“原生”

但是随着用户主力群体的变化,问题在消失,改变在发生。

最早接触高管培训,事实上是在互联网。大概2004、05年前后,在网上无意中看到余世维老师的《职业经理人》视频,当时还没有从事这个行业,只觉得听起课来感觉醍醐灌顶,虽然很多知识当时的工作根本用不到,但是反反复复听了很多遍。

余世维《职业经理人》

这个视频,看起来可能是余世维老师在某大集团内训时候的现场录像,固定机位,现场录音,现在看来,效果差到家了,但是在当时那个互联网上价值资料相对匮乏的时代,仍然是非常可贵的资料。

也正因为那个时代的资料困乏,无论最早“触网”的老师,他们的资料是有意放到网上,还是无意传播到网上,都使得他们可以在网上迅速走红,收获大量粉丝,用现在的话讲,是一个“流量红利期”。


事实上,当时除了这种现场录制的视频外,还有一种专门在摄影棚录制,由正规出版机构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出售的管理学视频光碟。

某机场书店一角

当然,这种光碟,更让大家熟悉的销售场所,是各大机场的书店。曾经有很多年,常年有一台电视(或电脑)播放着当红大师的讲课视频。


上述两者,前者,讲师是在真实的现场授课,只不过架了台摄像机,教学视频事实上是一种“副产物”。而后者,虽然在摄影棚录制的时候,为了防止讲师紧张,也会有少量观众,但总归讲师心里清楚,真正的观众是光碟出版后,屏幕后面观众。

前者,讲师讲课的时候往往更自然;而后者,在后期编导的剪辑下,会根据内容在讲师形象和PPT之间切换。

这两者,可以算是高管培训“+互联网”的1.0版本。


公开课,最早是很多无名英雄的字幕组搬运回来的,后来网易算做的不错的

这种1.0模式,事实上直到今天,也是很多所谓“互联网教育”,“MOOC(慕课)”所采用的模式。例如各种高校公开课,TED演讲,淘宝教育等频道的课程,大多都属于其中。

但是,1.0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

1)隔着屏幕,学员很难有现场临场感,比起现场听课,更容易思想开小差(事实上很多人看这种视频的时候,很有可能手头在干着其他的事情);

2)缺乏互动,讲师无法从学员方获得反馈,对于教学效果把握,更多需要凭感觉。

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信息咨询的丰富度,远远非以前可比。有研究表示,人们关注一件事物的专注度,也大大降低。仍然在套用1.0模式,进行所谓“互联网教育”,显然是无法胜任的。

论声情并茂,没多少人能胜过这个胖子吧,但是,大多数人仍然是在“听”,而非“看”

对于高管培训的“+互联网”上,我个人认为有以下3个特点,在过去10年间的发展中可以看得到:

1)用户习惯和时代要求,倒逼产品升级

2)销售模式的探索,成为了产品升级最大的禁锢

3)产品升级思路,从“模拟”到“原生”


【特点1】用户习惯和时代要求,倒逼产品升级

任何产品都离不开用户的需要。高管培训的用户,自然是企业高管。在整个高管培训“+互联网”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技升级,时代变迁,用户年龄变化,导致的用户在接受资讯方面的习惯不同,成为了高管培训互联网化最大的原动力。

从年龄段上分,大致如下:

20-30岁的人往往处于中低层岗位,学习的重心往往在工作方法,即干好自己手头的事;

30-40岁逐渐进入较高级岗位,学习的重心放在管理技能的提升,即有效地带领一群人干好,做到10人团队干活儿,结果大于10个散兵游勇;

40岁以上,进入高级领导层,这时候学习的重心,在选择正确的事儿,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带着团队走正确的方向。

显然,高管培训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兼顾30-40岁人群。

而这个人群,在十几年前,是50、60后居多。50、60后接受资讯的方式,决定了培训产品的模式。他们习惯于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话中接受资讯,习惯在面对面的线下课堂中接受教育,所以虽然很早就有很多公司,下血本花大力,研发推广各种所谓e-learning系统,但是由于用户习惯的制约,而难以成功。

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快,70后和80上半逐步接棒,进入企业权力的核心层,这一代人,出生时的环境和50、60后差不多,但是成长过程,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久,逐步接触到电脑和网络,对于资讯的接受方式,比50、60后更多,效率更高。所以,对于这时候的人群,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接受部分线上的培训内容,但仍然不能脱离线下的内容,更多是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模式。

而目前,所谓互联网原住民的80下半、90后,绝大多数还未跨入高级领导层,但是,以这部分群体为主要目标的方法技能类培训,已经呈现了纯线上,或线上为绝对主力的模式。所以,可以相信,随着这部分群体逐步跨入高级岗位,未来的高管培训必然也会变得,线上的比重越来越大。

简单来说,用户像产品的土壤,今天(未来)的土壤变了,土壤之上的产品,自然也会变。

再举一个不一定恰当的小例子:

即使英语很差的70后,也可以观看英文原声,中文字幕的电影


80下半和90后可以轻松观看的弹幕电影

70后即使英语很差,也可以轻松观看英文原声,中文字幕的电影;而50后遇到这样的影片,观看起来可能就很吃力了;

对于90后喜欢的弹幕电影,恐怕70后很多人都无法“食用”,甚至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一现象。

我认为以上现象,就是一个“接受信息模式”不同的一个小例子。


【特点2】销售模式的探索,成为了产品升级最大的禁锢

土壤有了,产品的苗苗发了芽,销售模式就像是阳光雨露,没有配套的销售模式支撑,产品的苗苗很快就会枯死。

高管培训,在销售模式上,也历经了客户资讯接收方式升级的时代烙印。

从最早的纸媒、广播、电视广告,到之后的信函直投,到电话销售,到电话销售+会议营销,现在虽然很多老牌公司仍然有数量庞大的电话销售队伍,但是业务员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工具,配合电话完成销售。

但是,我个人认为:仅仅使用微信,和客户进行点对点的沟通(含微信群发),其本质和电话销售没有什么区别。

在销售模式上的互联网化,我个人认为首先的突破,是“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等自媒体找到了。

他们将以前本应讲给高管听、收取高额学费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免费讲给网民听。在聚集了百万量级的网民关注后,再推销其他产品(含培训项目,但不局限于培训),这种有着典型互联网“免费”“网红”标签的模式,从本质上突破了高管培训行业原来的销售模式。

第二,需要关注的是“混沌研习社”(原名:颠覆式创新研习社),早期是采用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几百元至一千元不等),邀请国际国内大咖进行演讲,在这期间,将听众转化为研习社会员的模式。当会员的量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再推出自己的产品。这种前期销售模式,有着典型的互联网中“流量”操作手法,加上创始人李善友先生“中欧创业营”的背景(1000块,听到中欧创业营级别的课程,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这叫什么?“降维”?)。这种模式早期被高管培训业内人士质疑,学员职位层次太低。但是在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质量出现飞跃。

第三种,是在以微信为核心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工具,变为人们主要接收资讯的渠道的前提下,以自媒体和公众号文章为发力,纯网上推广,网上招生,甚至教学全过程都在网上的模式,在去年和今年,也有了不少小范围成功的案例。


【特点3】产品升级思路,从“模拟”到“原生”

在线教育的探索,我认为行业发展中出现过两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想尽办法,在网络和电脑上,模拟线下环境,希望线上达到线下的效果。

另一种,较晚出现,是发现了在线教育的工具、环境与线下的不同,创造出适合互联网独有特点的教育模式

而后者,也是我目前认为最有希望成功的模式。

在现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直播与录播相结合;视频、语音、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网站、app与微信相结合;纯线下、线上模拟线下与纯线上相结合;课程现场及课后互动,及跨境教育,在不同场景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直播与录播

直播的好处在于:1)互联网工具使用,免于讲师和学员的差旅支出,节省大量时间;2)实时互动,虽然不是人人都能照顾,但是比起录播,更容易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不足在于,需要讲师在线,对于已经是制式化的内容,讲师只不过是在重复背诵自己的内容而已。

录播的好处,对于制式化内容,采用录播,可以大大节省讲师的时间,而对于知识内容损失很小,从而创造了降低成本的空间。不足在于,互动不够,容易丢失学员注意力。

线下授课,即使每次一字不差,也没有多少人敢给学员放录像。但是这种制式内容,放到线上还需要每次亲历亲为,就很奇怪了。

【小结】目前观察一些机构的操作,直播和录播结合,应该是一个较优的选择。区别是哪个环节用直播,哪个环节用录播,并且有机切换,不让学员感觉到生硬和“违和”。

2)视频、语音、图片与文字

视频的好处是内容丰富,声情并茂,容易抓住学员注意力。不足在于,过于花哨的表现形式,在某些需要理性思考的知识点上,反而容易对学员造成干扰。最后得到,学员看的很投入,最后却发现中间讲了什么,其实很难回忆的起。

语音,制作成本极其低廉,对于制作环境要求极为宽松,使得制作课程变得人人都可以,处处都可以。但缺点是语音是单线程,难以回溯的方式,想象一下你在喜马拉雅听了一上午录音,突然想到一个知识点没太听清,需要在N段录音文件中找出来那段声音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体验?

图片往往是辅助声音的最佳搭档,在ppt制作上,贴合内容的图片,会为整个课程加分不少。

文字,文字在整个教学中,使用起来有两极分化的现象。要么是大段文字,会造成巨大的阅读障碍;另一个是简单的提纲和要点提示,会让人瞬间了解内容的核心,却又是最快最节省时间的方式。

罗永浩的《理想主义者4》中的这个“再见”的背影ppt,对于表达当时的内容,效果极佳(大意:我看着用户抱怨手机不能按时交货的微博,心里都是这样的画面,喜爱我们的用户在夕阳下,向我挥手告别……)

【小结】在互联网教育中,需要综合应用以上各种方式,摸索最合适的表现形式,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对课程研发的要求,又提上了一个新台阶。

3)网站、app与微信

网站的好处是,基于电脑,屏幕更大,输入大段内容更方便,对于用户需要边学习,边互动(或电脑记录)的场景,更适用。

app的好处是,基于移动工具端,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可以通过app记录用户使用习惯,用收集来的数据,来指导下一步工作。例如,发现用户在某个教学视频上,大多没有看完,可能说明这个课程质量较低,需要重点关注。

微信,好处是普及最广,基本不用担心用户没有。上课可以用为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同时,如果和用户交换了私人微信,也是和用户建立了手机端最亲密的联系,这点,是网站和app都做不到的。

微信群讲课,是一种入门门槛很低的网络授课方式(当然,讲好课,做大规模,难度也是很高的)

【小结】各种工具,在现实使用中,各有特色,各有弊端,如何选择,或是综合多种,需要授课者对工具谙熟于心,并且有恰当的方式收集学员反馈,以探索更优模式。

4)纯线下、线上模拟线下与纯线上相结合

纯线下,纯线上,不赘述。

线上模拟线下,混沌演习社的app,新上的功能,观看直播的同学,可以对老师在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互动。选择的结果,会自动统计到后台,显示在授课现场大屏幕上。这是一个有趣的功能。只可惜,答对也没有什么奖励。不给积分,也可以来个全屏撒花吧。

【小结】教学组织模式,也是互联网化重要的一环。在传统培训中,往往仅仅需要关注租什么样的场地,如何安排好报到、用餐、住宿等环节的模式,在现在有了更高的要求。

5)课程现场互动

在课程现场互动方面,传统思维认为,指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现在“去中心化”的交流结构,让人们已经不满足围绕中心的模式。在这一块,在B站的一些历史、军事、科幻类型电影,或纪录片的观看体验上,已经看到观众创造内容,观众互相互动,以达到内容发布者没有预料到的良好学习氛围和热烈讨论。

虽然《暴走大事件》是个逗B节目,但是在某些话题上,弹幕中的信息量甚至不逊于“知乎”,让人惊叹B站网友的卧虎藏龙

另外,在某些更熟悉现在移动互联网语言模式的自媒体节目,也看到在内容设计上,有意留下“不完全内容的话题”,引发观众的现场互动。

这种符合现在年青人观看习惯的模式,未来很可能在高管培训上,成为现场互动、或课后互动的良好模式。

【小结】互动模式,在现场、直播、录播回放的不同场景下,需要有不同的设计,并且能够互相打通。这块阵地,“UBC”(用户创造内容)是一个金矿。但是如何发现用户中的潜力小V?是官方引导,还是草根投票?小V们处于什么地位?引导到什么功能?利弊?是个大课题。

6)跨境教育

今年大火的VIPKID,是利用互联网无国界的特点,将身在本国的英美人,与中国学习口语的儿童,通过互联网工具链接起来,比起以前线下英语教育,需要在现实中,身边找一个老外,供给方充足了太多。

地铁到处都是这个广告

几乎可以断定,这种模式会应用在高管培训上,以后各位斯坦福的大师,要来中国捞金,连机票都可以省下了。

【小结】在以前,国内高管培训三大师资流派:院校派,江湖派,企业高管派,未来可能会有迅速崛起的一派,是海外直播派??


综上,我认为,在以前,高管教育的核心是老师。

一个有丰富管理经验,一流授课能力的老师,在加上合适的机构助力,会成为培训行业的明星老师。

而未来,能够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熟练选择并操作各种表现形式和工具(直播录播组合?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组合?工具和平台组合?线上线下活动组合?课上课后互动设计与推动?……),才能够在行业制胜。

这些要求,已远远超过对一个能人个人能力的要求,而更像是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

虽然,另一方面,在对外的宣传上,我认为未来仍然会以“名师个人IP”为核心宣传,是一个主流选择。

中国人骨子里对于“名师”“名医”的崇拜,延续几千年,到今天仍然是主流

变化正在发生,未来已经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悄悄地长大。


最后,补充一下最近的数据(虽然我对于这个能找到的数据,有小小疑惑)。

据相关数据统计,从企业管理培训市 场的垂直结构来看,占中国企业数量 99.80%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占整个企业管理培训市场总量 的 96.10%。尽管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培训方面的投入远高于中小企业,但由于中小企业数量 众多,其需求仍然占据市场的绝对主体。中国企业管理培训 2016 年市场规模超 2200 亿元,增长率超 20%。

美国企业管理培训 62%在企业内部进行,38%的培训则由社会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承担。 而在中国,由于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欠缺等原因,高达 70%的中小企业更趋向将培训整体外包 给专业培训机构。

中国企业管理培训 2016 年市场规模超 2200 亿元,增长率超 2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所经历的大数据平台发展史(三):互联网时代 • 上篇http://www.infoq.com/cn/arti...
    葡萄喃喃呓语阅读 51,200评论 10 200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8,924评论 4 26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通常人做梦都是这样笼统被解释的。然而这样解释可能会忽略一些不经意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就能预言...
    暗夜迷林阅读 515评论 0 1
  • 其实我们都有本我的一面,都希望展现最真实的自己,但是却又矛盾的常常被道德绑架,但是,我们应该呈现出一种姿态:“我...
    合肥李风丽阅读 108评论 0 0
  • 喜欢的那段话虽然以前无法理解也无法认同但回过头再次看此书的时候真的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其中的道理“与其担心未来,...
    崴崴阅读 2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