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风
读那本书那年,我12岁。
小学五年级学历,识的字也不多,所以属于我的读物一般很少。当时在同学间流行看漫画书,一本接着一本地看,阿衰、乌龙院还有杨红樱写的马小跳,成了那个时期们小伙伴上下学热衷谈论的话题,我也不例外。记得当时和我玩得好的一个小伙伴在学校附近的一家书店办了一张暂借证,我每次等他看完,我接着看,最初的阅读时光,我过得波澜不惊,也很是享受。
“转型”是现在很流行一个词,指的是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我的“阅读转型期”来得很偶然。
五年级放暑假时候,我去二表哥家玩,在他的书桌上瞥见了一本方方正正的小书。正好那个书的书名所有的字我都学过,叫《中国名人画传》,当时大概翻了翻书里面的内容,有很多带图的人物,这让一个“漫画迷”更加欣喜,便开始坐下来读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近代以来为中国的科学文化教育等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们。其中有很多名字我们至今都耳熟能详: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奉献终身的邓稼先先生,为中国地质探测事业尽心尽力的李四光先生,为新中国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侯德榜先生……
尽管当时他们中很多人对我来说都特别陌生,但是读完他们的事迹,让我感到极其震撼。我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原来世界并不是到处充满欢乐、糖果、鲜花的,还有另外的模样,生活其实也并不好玩。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时至今日,再次想起这件事,我感到无比庆幸。庆幸自己在12岁的时候,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遇到了这些先辈,又有幸了解到他们背后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对我个人后来的成长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后来二表哥把这本书送给了我,书也被我放在我家的书架上面,后来我的家陆陆续续搬了好几次,但每次搬家时,我总会特意从书架上找到这本书,然后把它留下,即使书页已渐渐泛黄。
时光不老,书籍就是最好的见证者。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愈加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恋旧的人。我珍藏着从小学以来写的所有日记,看着以前那些略显幼稚的笔触,写着自己的喜悦、写着自己的遗憾、写着自己的难过……无论如何,皆是过往,但却磨灭不了他们在脑海中存在的印记。
成长是百味杂陈的,总是一边失去,一边在寻找。我感谢这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人和事,一直引领着我不断进发。
去年放完寒假回校,我把这本书找了出来,一直带在我身边。虽然说这些年我读过不少让我觉得醍醐灌顶的书,但我很难再去找回当年那种怦然心动的阅读感。
人一辈子的情爱经历中,恋人或许可以有很多,但初恋只能是唯一的。
当下,社会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期之中,有多少人在追梦?又有多少人在追梦之路上转而放弃,选择在路边休息?
西汉史学家刘向在《战国策》中写道:“行百里半于九十。”如今,我每次在遇到一些棘手事又想放弃的时候,总会想想那本书里面的人,想着现在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困难与他们当年遇到的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这本书也让22岁的我开始学会:即使站在一个人生的低谷里,也要记得仰望,毕竟天空依旧蓝,月牙依旧弯,什么过去过不去的,都会过去。
再读起这本书时,我22岁,正在向2019年迈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