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游记

2013年5月31日至6月2日 晴晴晴

一隅向晚塞上行,他乡岸上车马停。

红豆杉树寻梦境,梦醒云台山水清。

红石子房左掌峰,云游台转山传情。

泉潭溪谷天入井,水帘洗砚愧词穷。

蝶戏叠彩洞连洞,回首身在茱萸峰。

如家洛阳亲不在,芙蓉燕菜味不同。

洛阳相见应不识,未见牡丹未进宫。

洛阳若有故人来,告我牡丹何时开。

且为龙门窟一哭,拜别白马策马归。

诗词赏析:

作者说,她不想在还没有学会珍惜的时候,先学会遗忘。所以她写下了这篇游记。这是一首叙事诗,记叙了作者携老及幼随夫在河南焦作云台山和洛阳龙门石窟夏游三日的全过程。

一隅向晚塞上行,他乡岸上车马停。

2013年5月31日午时1点左右,举家盼得C君归来,一行人一路西南行,过长治,出晋城。日渐暮。C君自知无法抗拒各地美食带给他的吸引力,巧遇怀庆老董家,喜不自胜。这怀庆一绝的闹汤驴肉,就在街边一角,各地旅游大巴络绎不绝,慕名而来。大厅尽头那一“塞上行”挂画很是惹人注目。于是这除作者之外的保定府一行人便开始自嘲,竟来这儿吃小毛驴儿,难免和保定的驴肉作了一番比较。这些不过是作饭中消谴,饭后谈资罢了。当然作者不在其中,因为作者觉得她和美食的无缘,就像她和美色的无分一样。吃毕晚饭,日已向晚,一行人继续向云台山行进。C君提议住在山里的宾馆以便次日登山,所以在岸上停顿了下。作者这里用“车马”一词,一语双关,既指代古时出行交通具,又暗指此次出行所乘马6。一个马字用得甚妙。作者偏爱古时情境,一路风尘,车马劳,逢午打间儿,遇夜住店。于是一行人便在岸上安营扎寨。

红豆杉树寻梦境,梦醒云台山水清。

作者一行人下榻红豆杉宾馆。这里作者用“寻梦境”指代“睡觉休息”,暗指云台山是她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由于到达岸上时天色已黑,加上街边烧烤制造的烟雾,还有各色饭店、宾馆投射出来的炫目灯光,使作者完全看不清她想要看的景象。一觉醒来,当烟消云散,迷雾散尽,竟发现褪去夜色浓妆的岸上,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空气清新,树木葱绿,远山轮廓清晰明朗。所以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清”,既传神地表达出这里的清新景象,也表述出经过一夜休息之后,一行人的精神也清新爽朗了。作者说,理想是小学时写的作文,年年都要写一篇,可年年不同。

红石子房左掌峰,云游台转山传情。

作者的第一站是红石峡。无意停留,每有闲暇,便抬眼望群山,总是禁不住要问一问当地人,马景涛版的“倚天屠龙记”是不是在这里取景?刚进红石峡,还不见水。听说,进了红石峡,便不能走回头路。其原因在作者看来就是这里只有一条路可走,无所谓回头与不回头,所以这个关于“回头路”的说法在她听来不免有些牵强。随着行人,停停走走,渐行渐深。当听到汩汩的流水声,带着独属于山谷的那份沉闷和深沉,她知道水就在不远处,山把水藏匿地这样深远,恰到好处。不似那一夜枕清溪,清澈而欢快,流也流不尽,那次是水的一夜独白,兀自欢愉。而这次,是山与水的对白,她说,她听不懂,只是有些感动。当看到那一池碧水带着款款而下的瀑布,一静一动地存在于这个山谷,不灭不减,这方山这脉水就这样痴缠着爱恋着,数千年,试问天下人:谁敢?山,躺在那里,把这一脉灵秀的水拥入怀中,看着,守着,爱着,地壳运动,山体活动,都不曾让他放手一滴,只是看着这水或改道别处,或分流他处,处上而下,风情万种。作者走栈道,步云梯,穿山洞,渡石桥,路几曲几转,光时隐时现,那是云在游走。穿过红石峡,便可见子房湖。眼见处不算宽,放眼望去,虽没有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却也一路悠远地踏过千里之外。百度大巴上,大致可见子房湖全貌。无风无波无澜,湖岸无人,只见两岸青山挺立。一筏一篙一山翁,偏偏没有。只那红色救生艇,又少了多少趣味?路遇左掌峰,听闻佛家言,左手最干净。于是拼尽力气想像观音哪只手拿玉净瓶?一时陷入困境,左?右?作者格外留意关于佛家的一言一语。

泉潭溪谷天入井,水帘洗砚愧词穷。

爱情如鬼魅,常听人提起,自己却从未遇见过。作者在子房湖一站换乘百度车,此去泉瀑峡,潭瀑峡,猕猴谷。听说,来这里要看运气。因为这里不常有水,许是因为前两日刚下过雨的缘故,作者一行人有缘得见这素有“小九寨”之称的泉瀑峡。龙蛇潭,寿山石,千堆雪,清漪池,Y字瀑,不老泉,水帘洞,试剑石,洗砚池,圴是一路所见,看到U型谷,龙凤壁,便已在回程路上。古代诗人很聪明,遇到不可用言语来描述的景象,一个“词穷”,便可脱身。作者在这里借用了。

水,百转千回,用不变的容颜,变幻着千姿百态,散发出蚀骨的魅惑,直到水滴石穿。山,不动不摇,用不变的位置,放任着水的千娇百媚,刻琢出威严的质感,不惜千疮百孔。天光云影,徘徊山水间,爱的是山,还是水?云,总是多变的。那,是谁成就了谁?是山让水永恒,还是水让山恒久?是山宠爱着水,还是水爱慕着山?爱的热烈还是淡薄?是习惯还是依恋?穿过你的眼睛,那片红色山岩; 穿过你的心,那袂白色衣练;忽远忽近,捉摸不定。那是谁留下的脚印,深的永恒,浅的天真。那是谁闪过的化身,红的热烈,白的单纯。那是谁留下的传说?让作者这样一个过客,看到,听到,然后迷惑了?作者说,爱抚,有一种温度。冷,热,冰,火,都是一种温度。她摸着山石一角,带着山的温热,也透着水的冰冷。

蝶戏叠彩洞连洞,回首身在茱萸峰。

作者离开山水相依的潭瀑峡,一行人乘百度车前往茱萸峰。途必经叠彩洞,每个洞180度转弯,洞内没有照明,只觉眼前忽明忽暗,明灭交替13次,便亲见壁立千仞。作者在这里用“蝶戏”一词描述了途经叠彩洞的感受。两车在洞内交错,或在山腰相逢,感觉车身轻盈如飞,有种飞离山体的错觉,就像身形轻小的蝴蝶双双在山间戏闹一般。下了车,便在云台山主峰茱萸峰脚下,步千级云梯,方可到峰顶。虽不为造极,却当然要登峰。身未老,C君偏在山脚下购一登山棍儿,然后用一个登山棍儿换取文少的一个小小星球杯,挺划算的买卖。山的年岁,几许长,几许短?头插茱萸的王维什么模样?那个登高处的兄弟什么样子?茱萸峰没有水。没有了水的山,显得苍劲,从骨子里透着一股硬朗的劲儿。树,让山有了活气。水,让山有了仙气。作者眼中,这方山倒像是一个年轻的俊郎少年,挺立于彼处,享受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份高度与尊贵。没有对水了柔情,山变得高傲且不可征服。多少人望而却步,无功而返?又有多少人流着汗,忍着痛,走完这千级梯,到达最美的顶峰,享受云天之巅赋予的片刻荣耀,还有伸手便可触及的天空。而后心甘情愿地下山,身体和内心会让你深深体会,在结束了这场自己和自己的斗争,自己和山体的较量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家洛阳亲不在,芙蓉燕菜味不同。

别了茱萸峰,已是下午4点钟光景。作者一行人离山上路,并在归途中又策划了洛阳行,于是一行人又策马奔洛阳。7点钟模样,入住如家。虽叫如家,却没有双亲在侧,所以作者会发出“亲不在”这样的感慨,若是同行,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一行人让马儿休息,打车前往洛阳老城,一尝的姐推荐的洛阳水席——真不同。让此行人体验了一把“不进真不同,未到洛阳城”的玄妙。门庭若市,进门便可见身着唐朝服饰,头戴凤冠的各色人物穿插席间,且大多身形丰腴。牡丹燕菜品相极美,味道也还不赖,只是洛阳人喜欢的胡椒并非作者中意。遗憾错过当地人所说的表演,最后空空的舞台还是让文少在上面腼腆地舞动玩闹了一番。文少玩玩闹闹地不好好吃饭,进进出出地玩耍。忽见: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访问时,品尝过水席第一道菜——洛阳燕菜后曾风趣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来”。这是作者第二次在饭店里见到总理。第一次是在杭州楼外楼。作者很高兴。

洛阳相见应不识,未见牡丹未进宫。

花有花时,有时开,有时落。时值六月,牡丹已开过,未见。过行宫三次,未入。作者想,过错,无非就是错过。错过也远非过错。那些花儿,不为谁开,不为谁败。作者说她不是武则天,无法让牡丹为她再开一遍。圣严法师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她说她还是逃不开凡夫俗子的命。虽然,她也很想站在牡丹园,斥责那些开败的花儿,怎么不等等我就这样开过了,()命你们重新绽放。那个()里是不是要用一下“朕”?才方可一显神威?大到一座城市,再到县城,小到一个村庄,现在似乎都要找到一个存在的理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二州;龙城太原的晋祠;晋商的乔家大院;举起手捧出崖壁上的村庄郭亮村;榆次后沟那引以为傲的排水系统。很多时候会有被名声所累这样的嫌疑。就像作者要认定洛阳一定要有牡丹一样。但为什么她不在柳巷里找寻柳呢?就像洛阳人不会像她这样在意牡丹的开败是一个道理。一句略让她释然的大白话:旅游就是上当,当当不一样。作者问了问自己:真要是见到了满城的牡丹,又能怎么样?

洛阳若有故人来,告我牡丹何时开。

时光常流逝,词穷莫敢道荏苒。王昌龄啊,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为何你要向你的洛阳亲友示你的一片冰心?司马光啊,司马光,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为何你的洛阳只在春日里才这般美妙?刘灏啊,刘灏,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为何你让所有的人都要爱你爱的洛阳花?作者这样问,并不是想在牡丹开放的日子里,重游洛阳。一,牡丹并非作者喜爱之花;二,旧地重游亦非其风格,除非特殊原因。或许机缘巧合,重游中原,也未可知。作者只是想有这样一个朋友,在牡丹开放的季节里,寄来花瓣一片,纸片上只一句:洛阳城的牡丹开了。足矣。作者,也只是一个过客,要留多少东西在心里,又要留多少东西在那里?游玩:既然是游,又何必放那么多在身上。既然要玩,就要有好的玩伴,相同的心境,天时地利人和。5人行,不可能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且为龙门窟一哭,拜别白马策马归。

山水之乐,起初作者不大喜欢石窟,即便大同的云岗石窟就在一抬腿的距离,N多年过云,她也没想着去看个究竟。看看龙门石窟,也只是因为她来到了洛阳,就和非龙城人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是一样的情结。龙城人游龙门,也算是一种缘分吧。一个洞,一尊佛,每一尊佛,都是精雕细琢,看看每尊佛像衣服上的褶皱吧。作者的心里有些敬畏。这不像女娲造人,起初认真地捏个胳膊捏个腿儿,到了后来累了乏了,不管不顾地拿起泥巴乱吹一气。她说,人有时比神认真。听说,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是皇后时自捐5万贯脂粉钱才加速了它的完成,所以卢舍那大佛便依据武则天的样貌雕刻而成。宽额方颐,尽现唐朝风韵脖颈上的三道纹,以胖为美的盛唐,同时也并不推崇现代人狂恋的锥子脸。没准儿,在那个时代,作者也可勉强算得上是美人一枚吧。东山西山分两边,伊河便在中间流过, 龙门有太多的故事,太过沉重的历史,有她远远不知的佛语,作者说她有些承受不起。她说,西山石窟远远看去,就是一副千疮百孔的模样。走进去,感觉到的不止是震憾,她如此汗颜,静静的伊河就把她吞没了。她有很多的不懂:不懂,怎么好好的佛像竟没了佛头?八国联军的破坏,文革期间的损毁,还有岁月无情地侵蚀。不懂,为何佛祖能不怒而自威?为何同样温柔持重的阿难,微笑,却远没有佛祖的那分大气。所以他也只是能是站在佛祖身边的弟子。那份雕功,刻出的可不止个样子。不是因为佛祖的身形大到震摄了人心,而是眉宇间传出的那份气韵感染了人心。作者那么小,小成尘埃,小到快要哭出来声来。梅兰芳在这里发现了他喜欢的那尊菩萨像,把它用在了“洛神”里,那是因为他懂。离开龙门,远远地看了一眼白马寺,回家了。

本就不是为作者策划的一场游览,又何必在意得了多少,失了多少。但终归还是得了。就像她说: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你无需讶异,更不必欢喜。

这次总算是把自己给交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看到处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心中突然生出一个想法:一定不能辜负了这大好春色,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畅然的小院儿阅读 5,258评论 4 2
  • 时间:2014年清明节 此次旅行由林妹妹全权安排,我又成功当了一回“无脑”游客。当然,妹妹只是一个绰号,其实是我室...
    火火爆米花阅读 3,496评论 0 0
  • 云台山游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乘车绕弯路,游客乐倦间。 水绕青山脚,心飞青...
    了然心间阅读 1,778评论 0 0
  • 清晨的云台山,云雾缭绕,虽然已经是早春季节,但山里依然很冷,竟然还有冰雪未曾融化,这可乐坏了孩子们~ 云台山景区内...
    暖暖0325阅读 4,164评论 0 9
  • 走过一处景,心里总会留下抹不去的印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木一草…… 这雾里的云台山,接连几日的细雨,...
    做个花农醉花间阅读 3,532评论 0 6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