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个推销保健品(大概是)的人加他微信,差不多连续半年时间了,常常给他发送一些产品的宣传,他一直没有删除那个人,去年圣诞节的时候还给那个人发了一个红包,人家很诧异,问为什么呀?他说,因为你一直在坚持做你做的事,鼓励一下你,虽然我不需要你的产品,也不会买。
当时听后也是笑一下,后来偶尔想起,觉得这件事其实也挺让人触动的。
如果那个卖产品的人持续地做,不管有没有搭理他,他都一如往常地去卖产品。经历过这样的时间段之后,不管他最后再做什么事情,他都会变的更坚韧一些。
朋友说你写字能不能不写书上牛人说的话等,我说我暂时还做不到,因为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一上来就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系统的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里也一直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无论如何,你都会走自己选的这条路。所以,我可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借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
比如关于这个故事,其实,也可以用在写作上。
这就是我理解的我自己。
一起写字的小伙伴给我说,就跟随你的心,周国平说过一句话: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过是一个改不掉写日记习惯的人,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变相的日记。
我想紧紧握住小伙伴的手。
其实关于在一个领域持续地走,Scalers的观点更直接,他说,在一个新领域里,你必经一段学习沉默期,但是千万不要想着放弃,你要度过去。度过才有未来,度不过就只能等着下一轮月圆鸡血满杯时,投胎重新下决心。度过有很多种方法,比如,熬过、扛过、虐过、爱过、晕过......
我想到持续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如此。
有一个朋友给我说,很多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能持续做几年以上的,一般都有非常不错的收入。他说他4年前结婚的时候有一个阿姨,在婚礼酒席上给一屋子的人发业务名片,介绍她自己,当时很多人都看不起她,现在那个阿姨已经很厉害了。
只是到最后我们能看到把事情做成的那些人在人群中的比例并不高,第一是大部分人一开始的选择就顺应了自己的人性,比如,求安全感,求稳定,不敢把自己放在一个未知的情况下,也就没有机会去体验怎么熬过去。
其次是很多人真的鸡血满杯,下决心把自己立于一个未知的处境之后,走一段时间会因为看不到反馈就怀疑这不适合自己,过不去自己的心理障碍,熬不过。
没有持续做成一件事情的体验,下一次开始时我们还是不能相信自己,于是继续被恐惧左右。
我真的有点明白了这些大牛在说什么,比如,和菜头说的无数次推倒自己再重建,不体验过就不可能拥有创造者之心,虽然我知道我还需要持续用行动去体验。
这个过程也让我理解我自己,我能做成什么,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我能决策什么,左右什么,做哪些才是真正对成长有益的?从而能收敛浮躁,不会迷失这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