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了,每逢此时,总是感慨万年。
我们忙着总结这一年的收获与得失,忙着与朋友欢聚,也不忘在朋友圈发条信息,对过去一年深深怀念,而后信心满怀迎接新的一年。
对新年的到来我们是兴奋的。可是,当细细回味这一年发生的点点滴滴,你是否还能如此坦然对待吗?
每年信誓旦旦许的心愿,那些豪言壮语,那些年初给自己定的小目标,那个你执着追求的梦想,还是否能让你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而忘记了初心。
2
今年的朋友圈,被18岁的照片充斥着,因为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度过了他们18岁的生日,已集体成年。
看到这,我内心五味杂陈。
朋友圈每个人18岁时的照片,模样都是青涩的、单纯的、稚嫩的,笑容清澈的似一泓清泉。
而今眼神早已在历经多年风风雨雨的世俗生活后变得混沌,参杂了很多世俗元素。
18岁的我们,年轻气盛,性情直率,我们曾满怀豪情,我们曾敢想敢做。
但是对于梦想,那是关于18岁最美、也最残酷的回忆。
有些人在追梦路上执着拼搏,有些人因为高考失意放弃了梦想,也有些人与梦想渐行渐远,选择了可以谋生立足的方向。
关于梦想,我们谈的太多,想的很远,但追梦者却越来越少。
是梦想太遥远,还是我们太懒惰,我想大抵是没有一种专情于梦想的信念。
3
青春就像急速行驶的列车一去不复返,多少人为之青春遗憾叹息、感慨。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抵抗着命运的多变坎坷,面对人生残酷现实和百般刁难,除了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仅有的情怀早已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对于追梦题材的电影,让我含着泪看完的当属《缝纫机乐队》,当一群人为了梦想而聚集在一起歌唱梦想,那种为梦想奋勇向前、义无反顾的勇气,除了羡慕他们的执着,更让我感动。
影片中,大鹏的母亲用缝纫机踩出了他的音乐梦想,红极一时便销声匿迹,为了生活,面对金钱的诱惑让他忘了初心,成了一名眼里只有钱的经纪人。
直到遇到乔彬饰演的“大舌头”,重新点燃了他儿时的梦想。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到了一定年纪,走过一段人生路,我们做事总是小心翼翼,计算生活投入和产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也不会不顾一切去追梦。
在电影中,男主“大舌头”就是成年人中猛追梦想的一股清流,为了心中的图腾—“大吉他”,他晚上开挖掘机挣钱来给经纪人,只为了能让音乐、让摇滚在这座城市生生不息。
《缝纫机乐队》的组合,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就是这样一个忘龄组合,将电影人们对梦想的追求拉到了高潮。
不管结局怎么样,只要拼命了,用心了,管他什么输赢,只想要用力的活着。
梦想从来不分年龄,不分地域。而现实中年仅36岁的大鹏确是一个为音乐梦想而努力拼搏的人儿。
4
在大学时,大鹏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还未毕业就小有名气。
他拿着父母给的四万块钱到北京出唱片,结果被骗了钱。毕业后一心想找和音乐相关的工作,却通通被拒绝。
最后只当上了搜狐音乐频道的编辑,而这小小的一职,却开始了他遥远而伟大的逐梦之路。
王尔德说过,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禁锢我们的,从来不是他人的评价,不是外界的干扰,而是自己的思想。
梦想,听起来总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为了它所要承受的苦难和挫折无人可知,前路漫漫,知难而退成了我们免于麻烦的常态心理。
但是在执着于梦想的人心中却不以为然。在我眼中,大鹏无疑是成功的,他并未因种种挫折而放弃自己,在奋勇前行的道路中,为我们呈现了很多部可笑可哭的优质影片。
《缝纫机乐队》影片最后,这座城市的音乐爱好者齐聚“大吉他”广场,齐声高歌beyond《不再犹豫》,重新激起了大家的青春情怀,将整个青春故事推向了制高点,高亢的歌声在呐喊,在向全世界人们宣告,“只要心不死,梦想就在。”
5
过去终究成为记忆,不变的却是永葆初心的信仰与执着。
2017,我们有太多未曾实现的诺言和梦想,但依旧相信,老天不负有心人。
2018,我们祭奠青春,怀念青春岁月里的懵懂与成长,充满期待迎接新的挑战。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诗和远方,载着梦想一起高飞。
愿我们走出青春,归来仍似少年。
愿我们心有所安,仍怀赤子之心。
要相信,你是一匹野马,自然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草场,任你驰骋飞跃。
要相信,只有百倍的努力才能配得上你的野心,才能在这个18岁的梗里找回最初的你,实现最初的梦想。
2018,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在追梦路上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