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易经下古的孔子故事。
孔子
孔子少年时期,他读了很多的书,最大的梦想就是入朝为官。所以在孔子的前半生都是为了考取功名,而且他去到很多的国家,找到一些当官的来游说,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但是孔子,忙忙碌碌半生,一直没有实现他的梦想,也就是到了50岁还没有当上官。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会算命的高人,这个人给他占卜一卦,卦象显示,孔子这一生没有当官的命,但是它会有一个很大的作为,他会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算卦的这个人跟他说,他以后会流传千古,而且会有万千弟子。
这个世外高人就跟孔子说,你去河南拜访一个人,叫做老子。于是孔子去了河南,拜访了老子。当时老子给了他一卷书,这捆书叫易经,后来孔子就抱着这些书回到了家里面,日夜的研究,越研究越有意思,通过研究易经,他就总结出来非常多的智慧。
在史记中就记载到孔子晚而喜易读,纬编三绝。因为那个时代的书都是用竹签所制,中间使用牛筋或者牛皮,把它给穿起来。就比如说牛蹄筋叫做“纬编”,那么“绝”就是断的意思,“三”就是非常多。韦编三绝意思,就是说,孔子经常看这个易经。使得捆绑书牛蹄筋翻断过无数次。所以,足以说明孔子在研究易经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韦编三绝
孔子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易传》、《春秋》、《孝经》、《论语》是了解其本人思想的主要著作。
孔子开创了易学,并由他率先提出了“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孔子将这些智慧传播给更多人,使人类整体的文明,也就是说,我们中国文化整体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