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位于河北省,是一个保存着许多文化古迹的城市。其中,最为著名的定州秧歌,是与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苏东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豪,他不仅擅长诗画,还精通音律。在他的任职期间,他勤于察访民情,发现定州北部的地势低洼,沼泽片片,草木丛生,于是他便想到了盛产水稻的老家四川眉山,提出了“南稻北移”的想法。他责成专人运来稻种,并亲自向农民传授水稻的插秧、栽培和管理技术,使昔日的荒野水滩开出了一块块稻禾竞秀的水田。农民们在插秧时唱起了生动朴实的歌曲,苏东坡将词曲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定名为“插秧歌”。自此,插秧歌在定州北部男女老幼间传唱不息。后来,“插秧歌”发展为有人物、有情节的河北地方戏曲“定州秧歌”。
苏东坡在定州还广为植树造林,他非常喜欢北方的大槐树。他曾在定州他的“雪浪斋”院里栽种了两棵,现在这两棵大槐树已经历千载风雨,枝繁叶茂,成为当今定州市一大景观。苏东坡在定州修建的“雪浪斋”,更是有名的一景。它是苏东坡的故居,具有北方建筑的朴实、幽深;又有江南园林建筑之精巧、典雅,乃北宋群体建筑的代表之作。
苏东坡在定州的任职虽然只有八个月,但他做了大量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今传为佳话。他整饬军纪,修建引箭社,鼓舞士气;他发展农业,改良土壤,治理荒滩,开垦水田;他还广植树木,建造故居,为定州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成为定州人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