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Y:上周听三九的区块链投资课,一下明白了自己和那类优秀的人的区别所在了,真是好似被一道闪电击中,豁然开朗,犹如打通了迂堵的经脉,很多之前看似独立的概念被关联了起来。
牛头人:这么夸张?还打通任督二脉呢。具体什么内容呀?
小Y:三九投资课程的第九讲《买情绪卖理性,买卖同一需谨记》。里面主要有两点打动了我。
第一点是短线投机的原则:
1.要基于一个有逻辑的假设进行操作,这个逻辑假设是一个可能要发生的事件,例如事件可以是“9月份比特币可能通过etf批准。”
2.买卖策略要提前制订好,尤其是卖出的策略,同时要做好结果成功和失败的两手准备,如果失败要及时卖出止损。更打动我的一点是,如果在结果出来前,如果跌的比例超过止损点(例如跌了20%就卖),也要毫不犹豫的卖出。也就是说卖出的可能性有三种:第一种是假设成功,第二种是假设失败,第三种是假设结果还没发生就已经跌破预先设定的损失比例。
这样的策略可谓是将所有可能性都覆盖到,时间一到必然卖,哪怕损失也要卖,根本不会存在套牢的可能。
第二点是要将自己手里被套牢的,不是自己真正了解的,大概率是听别人推荐的币清掉,哪怕损失也要卖,因为这样可以将注意力和资金集中在少数(不多于3个)自己真正了解并看好的币上。
这两点让我一下子找到感觉了。
这不就是断舍离吗,我做过断舍离啊,扔掉自己多余的东西之后的清爽的感觉我体验过啊。
被套牢的币我有啊,虽然不多,但是也是自己并不真正了解,听别人推荐,想长期持有,心理想着未来没准大涨呢。其实这就是讨巧,自己不愿意思考,靠别人的认知,想碰运气。什么都不想错过,什么都想要,这就是断舍离的反面教材啊。
另外一个心理原因是:我们害怕自己选的看好的币是错的。对自己的认知没自信。
我终于明白了,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我们生活中一只在用的模式,即,广撒网,碰运气。
牛头人:可是我听过一个避险的说法,“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和你的观点有矛盾吗?
小Y: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也是受到这个观念的影响,才买了好几种币,心理以为是在避险,其实完全是错误的。关键的点在于你是否到了那个有资格选择鸡蛋筐的人,如果你现在只是投资入门,连如何选鸡蛋篮子都不会,那么首要任务应该是学习拿一个鸡蛋选一个鸡蛋篮子,放好,这一整套标准动作。先练好整套动作,再说放多个鸡蛋篮的事。不能越级。鸡蛋篮这个比喻不形象,我们换一个场景。
我们拿打篮球来做比方吧。学习打篮球先要学标准姿势的跳投,下一步才是威力更强但是更难的后仰跳投。结果大多数初学者因为看了NBA中球星的后仰跳投就认为后仰跳投更厉害,练了几下跳投觉得枯燥就去练习后仰跳投了。你可以回忆一下那些自己一个人在篮球场练习的人,有几个是练习标准动作的,都是跑来跑去,晃来晃去的练习那些高难度动作。然后到了真正的比赛时候,要么就是对手不给你使用这些高难度动作的机会,要么就是使用这些高难度动作命中率低得吓人。反倒不如那些老老实实站在空位等到机会就靠标准跳投得分的人有用。
选择了一个币就等于再练习一个新的动作,那么作为初学者,我们就应该先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最有效的动作上,而不是同时学好几个动作。而学好一个动作的诀窍就是在比赛中将整个动作做得标准且完整。而将动作做完整并且标准的诀窍就是慢!哪怕面对对手的紧逼防守,明知道这一次的投篮很可能不进,哪怕可能被盖帽,也要将整套动作做完,动作别变形。
牛头人:为啥明知道可能失败也要将动作做完?
小Y:因为要获得完整且真实的反馈,如果动作不完整不标准,你就得不到真实的反馈,因为大脑无法分辨出问题在哪,连动作都没做完,没有基准如何微调呢?
所以三九的课让我一下明白了,投资和打篮球一样,投资操作就是一套动作。要一下一下练习。瞄好一个目标,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这一个点去训练,只要将策略做完整,严格按照策略做完整套动作,不论结果成功失败,结果都是真实的反馈数据,目的是来调整我们的投资认知。调整过后,下一轮重新迭代。这样多轮下来的结果,我们的投资认知必然越来越强。赚钱要靠我们自己的认知,不要靠别人的认知,更不要靠运气。
牛头人:这种人的风格很想穆里尼奥,靠理性和纪律的那种风格。
小Y:对,我以前很不喜欢穆里尼奥,我觉得那是反足球的,为了赢球不择手段,场面踢的很难看。那时候喜欢有小罗的巴萨,喜欢那种天赋、灵气、理想主义。但是现在明白了,那种靠天赋和感觉的天才特别不稳定,如果站在球队的利益考虑,还是会选择穆里尼奥,克洛泽这种靠理性行事的人。
我给这种人的定义就是“理性人”
理性人:
基于自己的算法引擎行事的人。
并且持续选择那些可以让自己的算法引擎迭代升级的事情来做的人。
指哪打哪有目标感的人。很少靠感觉或者直觉碰运气的人。
他们宁可慢也要保持动作的标准和完整。
他们宁可失败也要获得真实的数据反馈。
他们宁可错过机会也要将当前的目标集中注意力做透。
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算法引擎(也可以称之为原则/认知/概念系统/操作系统),因为一切成就本质上都依靠于自己的算法引擎,而不是靠别人的资源,别人的认知。
所以这些人看上去特立独行,清醒,觉知。
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牛头人:这个理性人听起来很让人向往啊,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有啥方法能朝着这个方面靠近呢?
小Y:我能想到两点:舍弃和记笔记
1.舍弃:就是断舍离,就是孙子兵法里的虚实篇。(《断舍离》是对我生活影响非常大的书,让我体验到了舍弃的多余的物品之后的清爽的感觉,强烈推荐阅读。)简单来说的核心逻辑就是:如果想要做成一个事,就需要一定的能量,这个能量包括我们的精力,时间,学识,认知。那么如何能保证足够的能量来完成这个事呢?两种策略,大多数人用的策略就是关注这个事本身,想要通过“努力”让能量“变得”更多。而理性人使用相反的策略,即,先要去关注其它事,将那些不重要的事舍弃掉,即“虚”掉次要的事。这样非常自然的将之前被占有的能量,毫不费力,瞬间的转移到了真正重要的事上。这时候这件重要的事就成为了“实”,舍弃的事就是“虚”。
要想得到更多的“实”,最佳的策略就是去“虚”掉次要事情。而不是费劲产出更多的能量。
舍弃就是心无旁骛的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然后再去做下一件,干净简洁。(关于这个话题可以阅读之前的文章:小Y&牛头人:目标只应该有一个)
2.记笔记:记笔记是最好的用来实现调整自己算法引擎的工具。因为我们的大脑内存有限,想一个问题想不透彻,哪怕是你认为你很聪明,感觉良好,当你用记笔记的方式进行思考时,你会吓一跳,原来会有这么多角度自己没想到,原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可以蹦出这么多新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是大脑记忆会模糊,当你想复盘的时候,通过反馈过去的笔记可以更高效的实现。笔记就好比我们大脑算法引擎的调试面板。一旦想到什么,有了感悟就马上拿出笔记进行调试吧。三九就是非常强烈推荐记录投资笔记的。另外我想到一个日本动画片《网球优等生》里面的主角就是一个教科书式的理性人。笔记狂人,在比赛的间歇都要记录笔记,将所有比赛中的球的路线和思考都记录下来,那个感觉太对味了,就是“理性人”的样子。那个主角就是靠着记笔记的方式由一个新手,在两年之内成为专业网球手,战胜了一个个当年完全无法理解他能成功的那些看上去很厉害的感性选手。这就是反思的力量,这就是迭代的力量。
牛头人:就知道你有方法,而且听起来还这么有指导意义,今天回去就开始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