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取一个非常高大上、让周围朋友都羡慕嫉妒恨的题目的,但是洗完澡回来,突然涌现出一个非常能表达我的心情的一个题目——老残游记,心里还哦了一声,应该是脑残游记.对,我就是那个脑残.
首先是语言方面。之前,我一直以为,我既然能听懂,那么我到时肯定能讲出非常流利的、成句的英文来。我甚至都能想象出,我说得多么洪亮,多么清晰,完全能够跟老外流畅地交流。而事实是,学了10多年的英语,站在超市时,我基本也跟英语差的人一样,只会几句简单的对话。呵呵,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I want this one. This one, please. 我想象中的那些流利的、成句的句子,基本上没怎么说出来,而就算说出来,也是以非常不自信的语气说出来的。这件事,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脑残。
从专业角度来分析。首先是缺乏实战经验。虽然学了10多年的英语,但我毕竟很少或者几乎未跟老外有过交流。一直以来,我深知自己在口语方面的欠缺,但我却未曾真正地下功夫去提高口语水平。其次,即便解决了怎么说的问题,说什么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在买护肤品的时候,我对那些面膜、洗面奶、口红等基本护肤品的英文说法都不太熟悉。因此,我也只能学其他人一样,拿个图片给导购看,然后,用上那句万能的英语,I want this one and that one. 最后,有时候知道怎么说,也知道说什么。但心里怕出丑,竟然不怎么去跟人家搭讪。很多时候,我都怂恿其他人先去搭讪,然后自己站在旁边听。然后,讲得熟练一些后,也开始说几句。这应该是我觉得最顺利的时候了。经过两三个月的听写练习,听力还是有进步。
我对听力尤其敏感,非常喜欢从听力中学习,而且很多时候,听会给我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也更喜欢练习听力。所以,我虽然不爱看外国电影,不喜欢外国人的长相和行为,但我愿意听那些音频。这一次旅行,涉及到听的部分,我基本上能搞定。当然,这次旅行的几个国家并不说英语,英语只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如果遇见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外国人,听懂和交流都是有问题的。那天在弗洛伦萨的超市买水果,需要过称。想问问哪里可以称一下,他们直接跟我说,我们不说英语。奇怪的是,他们怎么会说这句话呢。讲其他的就完全听不懂了。
所以,根据上面三个原因,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改进自己的口语。首先,我们可以纠正发音。这个资源很多,基本上找一套学习学习就可以。我上次跟着Gwen老师的音标课程学了6周,基本把大学未发对的音纠正了一遍。但是,不能就此放下。不然就跟我一样,现在又忘得差不多了。之后,可以学习一个进阶教程,系统地学习一下那些弱读、连读、省音等技巧。方法一样,还是跟教程,去网上找资源自学即可。而能讲出流利的英语,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解决说什么的问题。对于我而言,我很多时候基本不知道说什么。虽然,我能听懂,而且笔译也还可以。这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积累词汇,了解背景,知道别人怎么说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下次能够自如地跟外国人沟通,我决定继续听写打卡。听听别人怎么说,然后积累一些有关吃穿住行方面的词汇,多练一些句子。再也不能,抛个this one给人家了。要不然,我真要坐实脑残这个称号了。
ps:接下来,我要写写出国游背后的“悲惨”事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