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育儿经 为什么你依旧管不好熊孩子?

面对熊孩子,要宽容,但不纵容。

前几天,一女大学生怒踹4岁女童的事件掀起网民的讨论热潮。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宋女士陪着4岁的女儿到学校附近的饭店吃饭。在饭店里,孩子调皮玩耍,邻桌的一位年轻女子嫌孩子吵闹,奔向宋女士的女儿踹了一脚(后来监控视频曝光可以看到没踢到小孩,只踢到凳子吓了小孩)。宋女士护女心切,进行了激烈的回击。该年轻女子是个女大学生,跟同行的男朋友闹了别扭,故而把宋女士女儿当了出气筒。

“熊孩子”遭人厌,这是一定的。现如今,城市里甚至出现了一种人群“避孩族”,去餐厅吃饭、逛博物馆、看电影等,如果发现周边孩子多,这些人就会改变原定计划,对孩子避而远之。

澳洲妈妈普遍一个人带3-4个孩子逛商场,经常看到身上挂一个,车里推一个,手上拎一个,前面跑一个的现象。但是大部分表现得都是身上挂的那个呆萌,车里推的那个熟睡,手上拎的那个张望,前面跑的那个跑两步就跑回来。

有些人说外国家长是任由孩子为所欲为,孩子摔倒了也不扶之类的。可是他们没看到,外国家长不会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如果哭了,能哄好肯定想尽办法第一时间哄好,哄不好就马上带到母婴室或者车里去哄,尽可能的不影响周围的人。可是中国家长,一部分哄孩子不得其法,另一部分不理不睬,继续试自己的衣服首饰,周围的人看孩子哭的可怜,蹲下去哄哄,甚至还会被中国家长用防贼的眼神盯着。

俗话说的好,自己的孩子不教育,那就等着长大被被人教育。

“熊孩子”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缺爱或溺爱。

缺爱:这种孩子会通过别的渠道来寻求关注;以报复心理来对待周遭的人和事;心理问题严重并且缺乏与年龄段相关的认知。

溺爱:这类孩子往往过早的感受虚荣攀比带来的优越感;过度依赖父母并以此作为霸道的挡箭牌;得宠过易心理自负自尊极强并使之逆反。

带孩子出入公众场合的家长们,经常会困惑:为什么教育孩子往往是“说了也没用”?原因是越小的孩子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能力越差。国家规定的上学年龄是六岁以上,但课堂纪律还是要靠老师维护。更何况六岁以下的孩子,他们闹起来是真的记不住。

另外,中国的大环境过于嘈杂,父母以身作则的力量会被环境中其他人的吵闹部分抵消,导致教育孩子更加艰难。虽然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管制比较多,但是中国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懂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家长不懂事,他们对公德的重视不够。他们不在意或者觉得无所谓所以放纵的行为,对周围人造成的影响,而不自知。

究竟怎么做才不会致使孩子成为熊孩子?首先,不断的提醒,终有一天孩子会养成习惯。其次,在孩子年纪尚小时尽量避免需要压抑天性的场合,不强迫孩子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比如坐长途火车听音乐会看电影之类的。最后,疏胜于堵,让孩子有路可走。

另外,管教孩子的前提,是爱他、陪伴他。随着孩子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会获得更多的自由,他便可以自主决定越来越多重大的事情,他的内心也在接受历练,他也一定可以感受到父母张弛有度的宠爱,那么,他不会因为缺乏家庭关爱而没有安全感,也不会因为长期被溺爱而蛮横骄纵并为所欲为。

怕就怕,说了那么多,我们依旧管不好熊孩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永远相信,现在的自己是宇宙最好的安排,过去的经历是最好的历练,把握现在的一切,敬请享受,努力开创,开创自己心中的未...
    acaeric阅读 233评论 0 2
  • 一直以来,自己都是一个执行力特别差的人。很多想做的事真正要下决定做的时候,会有很多顾虑,100种拒绝的理由。因...
    一棵白菜有多温柔阅读 501评论 2 3
  • 12.30日精进:敬畏—进入—体验—交给—持续 1,缺啥补啥,怕啥练啥; 2,一切为我所用,所用为团队家; 3,...
    zhabei阅读 2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