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壁”无处不在

2018年了,鲁迅的年代已经离我们很长的岁月了,历史在这中间有谱写了很多绚丽多姿的故事,可是当你再次读起鲁迅语句,你仍然想呐喊,为这个年代呐喊。鲁迅以笔为刀唤醒了一批批年轻人,唤醒了当时的社会,可是今天谁来唤醒我们呢。

​折中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鲁迅《无声的中国》

中国人是喜欢折中的,不管是生活中的讨价还价,还是大事上的你来我往,折中视乎成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的文化是感性的文化,缺少理性的分析问题,对待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发展,理性处理问题已经在我们的文化中扎根,但是我们平常还是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用非理性的视角去看一个应该理性对待的问题。

碰“壁”无处不在

这也是我的一种毛病,自己也疑心是自讨苦吃的根苗;明知道无论什么事,在中国是万不可轻易去“看一看”的,然而终于改不掉,所以谓之“病”。

然而,举目四顾,只有媳妇儿们和西宾,砖墙带着门和窗门,而并没有半个负有答复的责任的生物!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鲁迅《“碰壁”之后》

到处都是鬼打墙,到处都是不负责任的生物。这不负责任的生物就是“壁”,而往往他们还装作非常负责,非常尽职尽守。“你看,你这个地方写的不对,应该再完善一下”“我们正在认真考虑你的事情,再等等,再等等”“A:这个好像不是我们负责,你去找B,B:这个应该是A负责”“A:这个事情应该先找B另一份材料才行,B:这份材料需要先让A开个证明”“请证明你是你,请证明你爸爸是你爸爸”。。。

“能碰到,而不感到痛苦”真是体会不到这句话是什么问题,如果每天碰到,每天头破血流,能不痛苦吗?不知道有谁能解释。

染缸

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

                                                                                                                                  —鲁迅《两地书》

中国的确太老了,有着好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但是往往坏的东西容易顺着这历史长河流传下来,即便到了2018年,我们一如既往的漆黑-隐藏在万道彩虹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吃人,以前是明目张胆的吃,现在是吃人不见骨头的“吃”。你辛辛苦苦的搬石头,建炤台,拾柴火,添水,烧火,水开了,你要微笑着被吃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紫木苏 六月的尾巴,折了缱绻的花;”七月的仲夏,等待回忆的鞭挞。 时间总是不停的滴答滴答着,转瞬间就从指缝里悄...
    紫木苏阅读 827评论 0 0
  • 当一个人进入了群体之后,他之前的所有智慧和思考能力都消失了! 甲:你认可上面的那句话吗? 乙: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吧。...
    王二道阅读 270评论 0 3
  • 你从未看向我 你的心从未属于我 你的人从未钟情与我 为何还要给人希望 为何还要令人迷情 为何还要捉弄人心 你看今晚...
    花少颜阅读 290评论 0 2
  • 2017.7.5今日总结: 今天是第二天159大型公益讲堂,今天一天的课程都很精彩,导师们分享得很精彩,家人们热情...
    耕读传家林亮伟阅读 1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