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5年的社交电商,在学习了经济学之后再看社交电商又有别样的收获,我们就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社交电商到底是什么呢?
我理解下来的社交电商是一个社会人在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通过自有人脉资源出售劳动力和时间获得兼职收益,这里就有这么几个要点:自有人脉资源, 回报率,时间,付出成本,用户工作收益,接下来我们一个个讲.
我们可以把 工作收益,时间,这两个我合在一起说,或者我们可以直接换个话题,谁会成为社交电商中的用户?
社交电商中有两个时间特别重要,一个是兼职时间,这个用户有没有兼职时间去付出劳动并最终获得兼职收益,如果这个用户没有时间,那这个讨论就结束了,他不会成为社交电商的用户,另一个时间是他成为了平台的用户,他在这个平台能存活多久?这也是大多数社交电商都无法跨越的用户生命周期,这个我们放在讲回报率的时候说.
用户的工作收益
用户可能因为工作收益低面临比较大的经济压力,所有需要通过闲暇时间做兼职补偿经济,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也和人所处地域环境和所面临经济的情况相关,所以不能说一个人如果工作收益低就会去做社交电商,但是如果她的经济形式严峻,工作收益较低又拥有很的高时间他很有可能去做社交电商,那这群人的代表是谁呢,没错就是被千千万万社交电商盯上的宝妈,完美符合这3个条件.
回报率:
大多数社交电商的用户其实是属于本来有工作的状态,用户会拿兼职收益和工作收益进行比较.
周期时间内这份收益的性价比如何?有没有超过自己通过工作所得?
a.如果远远不如,那可能会放弃这份兼职收益.
b.如果比较相同,用户可能会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
如果经济富裕,用户不一定会付出这样的时间.
3.最后一种情况,自己的兼职收益,远远超过了工作收益那会怎么样,如果这个收益是可持续或者长线的,这个用户甚至会为此离职,把兼职变成全职,投入更多的时间带来更高的产出.
如果经济窘迫,用户可能会选择付出时间.在周期时间内选择一个未自己带来收益最高的兼职.
当然也有兴趣,和性格,对财务的态度等多方面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仍然是周期时间内的回报率,这个是最重要的.之前提到为什么很大社交平台无法跨越用户生命周期,这个问题其实出在了回报率上,大多数用户在加入平台前相信了平台的故事支付了年费,之后也的确赚到了钱,但这个回报有些时候甚至没有把年卡的本给赚回来,或只是刚刚打平,再没有2倍回报率的情况下,且用户耐心耗尽的情况下,用户很难愿意再续一年.什么样的模式最适合用年费的模式,其实是saas,在频次不够的情况下无论是偏B端或者C端都并不是特别适合.
回报结果非常不平均,每个人销售能力,人脉资源.都不一样,即使是做微商其实也需要销售技巧,和包装能力,以及营销方式.
付出成本:
做社交电商会让用户付出三个成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学习成本.
资金成本是成为会员需要付的会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