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当你们回忆起青少年时期,浮现的是具体的事件还是一些声音、画面的碎片?
个人来说,属于后者。
在无知又莽撞的青春期,很少靠逻辑做出行为,而是以冲动、莫名的情感作为驱动。
成年人的世界里多的是规则和沟通,需要确立关系再亲吻,需要分手短信才再见,需要交易、金钱,各种条款。
而在少年的世界里,做出决定的状态总是迷糊朦胧,不知何时就发生了改变。
不需要确认关系,一件遮住污渍的外套、一次不经意的握手,就能相亲相近;不需要分手短信,游离的眼神、突然而至的“第三人”,就能渐行渐远。
所以这也是很多青春片离我们太远的原因,过于注重奇情的事件,从而忽略了更能引起广泛共鸣的、隐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什么是更好的、离我们更近的青春片?
比如,最近新出资源的韩影——《蜂鸟》。
看完之后,简直想给它贴上“韩国青春片新标杆”,很能刷新一下对韩国青春片的认知还停留在《阳光姐妹淘》的观众们。
影片在韩国国内的评价也很高,本土的青龙奖里,压过《寄生虫》获得最佳剧本奖。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处女作。
海报里眉目清秀的女孩叫恩熙(朴智厚饰)。
家里有一个天天翘课、需要特殊关注的姐姐,成绩好、备受宠爱的哥哥。
恩熙就像全天下的次女一样,乖巧本分,没什么存在感。
哥哥还经常对自己施加暴力,然而父母以为这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并没有过多在意。
一家人以年糕店为生,过的日子算不上差,也算不上好,非常普通。
影片开头恩熙认错家门也点出了这个主题。
相似的筒子楼,相似的大门,普通的成长、普通的生活,普通的像你我一样。
看了这部电影,就会觉得独门别类的给电影分一个“同性”标签是多么累赘。
在恩熙身上,可以看到青少年对感情的探索,它是随着情绪流动的,一会儿是他,一会儿是她。
在家里找不到存在感的恩熙,转向外界,她的情感出口有三个对象。
第一个,是姑且算是在交往的男朋友。
会牵手回家,会躲起来偷偷交换一个吻。
接吻这一段剧情处理的很有意思。
两个人先是蜻蜓点水,然后尝试舌吻,吻完了之后居然当着对方面吐了下口水。
他们像是把接吻当成一个“动作”,在好奇地尝试。
发现这不过是交换唾液的、有点“恶心”的行为,这其中单纯地几乎没有情欲的部分。
吻完后互相微笑凝视的时刻又为这一场景加上少年的纯情,非常特别。
第二个,是对自己表达强烈好感的学妹。
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能在学妹眼里看到对恩熙的喜欢。
恩熙在她小臂上写下传呼机号码时,学妹的手不自觉地触碰她,眼里都是紧张和欣喜。
于学妹来说,她的青春故事又是另一篇章了,关于喜欢上一个高年级女孩的故事,几处细节里,能看到好友对她追求女孩的鼓励和怂恿。
面对这初次的、来自同性之间的感情,恩熙并没有反感。
相反,有这样一个人关注着自己,让她很开心。
少年时代送东西,多是送零食、送水、生日的时候送个玩偶。
送花,即使只有一朵孤零零的玫瑰花,在这个时候都意义重大。
学妹也很会说:路过的时候想到姐姐,就买了。
这可能是恩熙第一次收到花,即使玫瑰并没有什么香味,她还是捧在胸口嗅了嗅,盯着花儿喜不自禁。
恩熙因为耳后长瘤,动了一个小手术。
手术结束,家人离开后,她以为不会有人来探病了。
没想到的是,学妹来看她。
在一番真挚且朴素的表白后,恩熙主动亲吻了她的脸颊。
两个轻盈干净的吻,并不会让人联想到性,而是陪伴、温暖。
第三个,是补课班上的女老师。
其实两人的关系怎么解读都可以,像惺惺相惜的友谊,像母女、战友,但在某些镜头里也流露出一点暧昧的意思。
很容易让我想到上学时对某个老师会产生的感情,说不清道不明,是夹杂着向往、令人惋惜无法再进一步的距离感。
老师是一个大人,她不像同龄人一样无聊愚蠢,也不像爸爸妈妈一样当自己是小孩,用"和你说了也不懂"之类的话敷衍对话。
意外的,这是一个会和你进行认真对话的大人。
会关心你的爱好,会叩问你的内心世界。
会关心你的生活,要你学会反抗。
所以,恩熙对老师的特别感情也不难理解了。
在启程手术之前,认真道别,用力抱住老师,说:"我真的很喜欢老师"。
影片中,恩熙的表情大多是处在懵懂和木然的状态。
唯有面对老师的时候,她的感情表达是最直接和浓烈的,眼睛像是被点亮了一样。
这正是少年时期,我们的内心对于被听见、被理解的强烈渴求。
告别是成长的一大主题。
但青春时代的告别往往不是什么泪洒机场等浓墨重彩的画面。
反而发生在普通生活的每一天里,一个转弯,你就可能丢失了一个人。
恩熙和男朋友的几次分离就是这样。
看见男朋友和其他女生有亲密接触,两人就远离了。
下一个镜头两个人又莫名其妙和好了,道歉的画面都没表现。
没多久,男友被他妈妈拽走之后,又再次无疾而终。
糊里糊涂的告别,糊里糊涂的一段感情。
甚至恩熙本人在其中的参与度都不高,总是被情况拽着走。
另一场深刻的告别则是和老师,同样发生在没有预告的午后。
老师没有打招呼,就辞去了补课班的工作。
恩熙想与老师告别,却因为负责人的敷衍回答,错过了与老师的见面。
一向克制的恩熙斥责了负责人,被补课班除名。
当然,父母是饶不过她的。
恩熙委屈至极,大嚷大喊道:又不是我的错,我的性格一点也不坏,不要再说我奇怪了。
恩熙情绪激动,无处发泄的嚷嚷。
这段表演和运动的镜头令我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几乎就可以带我回到小时候同样委屈而心碎、无人理解的那些时刻。
虽然现在我忘记了具体发生的事情——大概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但那种心绞一般的疼痛却还清晰地停留在记忆里。
我只是想和老师告别,为什么负责人不能好好告诉我时间呢?为什么不是我的错反而全变成我遭殃呢?
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倾听我呢?
这次告别让恩熙再次对这个世界认清了一些,也通过告别和身边的人离得更近一些。
就这样,我们通过一次次的告别获得成长,有好的也有坏的。
最后,老师给她的那封信里写的话是:就算坏事降临,快乐的事情也会一起到来,世界真是神奇又美丽。
世界真是神奇又美丽。
在普通的日子里,我们遇见一些人,告别一些人,我们分享了一些美好,也分享了一些伤心。
不可回头的,我们就这样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