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总是漫长的。就像现在,虽然已过了立春,可是寒夜还在,提醒着春天还有些远。
随着阿卡贝拉唱腔营造的歌剧氛围配乐,《海边的曼彻斯特》开篇展现了一个寒冷波士顿,厚厚的积雪把温暖也埋了起来。卡西阿弗莱克扮演一个叫李钱德勒的打杂工,帮着居民们铲雪、修漏水,遇到脾气好的就会多聊聊,遇到脾气差的也会跟人争吵。像普通的蓝领一样,晚上他也会去喝酒,可是脾气总是一点就着,觉得对方不顺眼就跟人打架。这怎么看也是个徘徊于社会边缘的人,并且十分乐意把自己的生活搞的陷入泥沼。
直到后来,他接到哥哥乔钱德勒命悬一线的电话,回到了家乡曼彻斯特。无奈还是没有见到哥哥最后一面。在处理哥哥的后事以及侄子抚养问题的时候,才慢慢揭开主角内心深处的一段往事。原来,当年他因为自己失误,给壁炉添柴的时候没有把防护罩放回去,木柴滚了出来造成了失火,两个女儿失身火海,而他因为出去买酒幸免于难。妻子虽然被救,可是无法原谅他的过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
像《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一样,这部电影也是通过主角触景生情的几次回忆来拼凑起他的过去。面对悲伤,剧中人物几乎没有大的情感宣泄,也没有任何的刻意煽情。所有人都在内敛着,压抑着。比如李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好像也没有特别着急,一直到开车路上他焦急的跟一辆车狂按喇叭才有展现。
来到医院看到哥哥遗体的时候也没有表现的很悲伤,也一直到走进电梯闪回哥哥多年前第一次确诊住院,才明白李早已预感有这么一天,那一刻他的情绪应该也是复杂的。当侄子去医院看了一眼他父亲的遗体就走了出去,没有流泪,晚上也如往常组局和同学们谈天说地,刻意扮演一个大人自信可以处理好情绪。也一直到一次他打开冰箱门看到冷冻的鸡块,想到父亲的遗体也在冷柜里的样子,瞬间就控制不住情绪。
如果悲伤可以通过宣泄几次就可以解决,那处理悲伤还是容易的;如果李的情绪简单到只有悲伤一种,那么解决起来也是容易的。我看过太多的电影和故事,主人公遭遇情感打击会宣泄自己,也最终有那么一个人如彩虹般出现,最终帮助主人公走出来和过去和解。这是最好的结果,可是这不是生活的真相。
真相不是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行为就真的可以推断一个人的内心。在外人看来,李是在自暴自弃,自愿活在阴影里,可是谁又能理解他经历的自责愧疚、悲伤夹杂一起带来的痛苦?
没有人,没有人可以真的感同身受。
虽然电影没有刻意推动节奏,不过我一直期待剧情有反转,因为他身边的人都与过去和解了:前妻有了新的家庭,哥哥的前妻也戒了酒,自己的母亲成为了虔诚的基督徒。只剩下了他没有走出来,可是越到最后越觉得结局注定。
这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感同身受,我只能通过过去的他是多么阳光的一个大男孩,到如今,就像他的前妻所说“眼神空洞行尸走肉一般活着”的对比,去试图理解他对女儿的深爱。从他开车回家乡,看到路标牌和沿途的海都会勾起伤心回忆,从他每次酒吧找打,从他回家后击碎玻璃,才得以慢慢拼凑出一个让人无比心痛的过去。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让李与过去和解是一个残忍的要求。不体味这些,是无法明白他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拿最低薪水的打杂工,住在地下室回避阳光远离人群是为什么。是因为这样封闭自己反而让他觉得好受一点吧。在酒吧遇到主动搭讪的女性回避也好,跟侄子女友的家长冷冰冰也罢,他根本不愿跟异性进行一点一滴的情感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是为了什么。直到与前妻路边重逢,她突然哭了,不忍心看他这样放弃自己,而李却始终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回避着眼神最终走掉,才真的让人心碎到彻底。
可是这还没完,最心碎的一刻,是一直内敛情绪的他,在侄子追问他为什么不肯留下来的时候最终不得不吐露出心声:
I can't beat it ,I can't beat it.
我走不出来,我走不出来。
人这一生哪里有那么多过去可以和解,哪里真的会如励志文所说,只要珍惜当下,老了就确定无遗憾。
没有,生活的真相往往是总有过去无法释怀,总有些过错根本来不及弥补,总有些误会来不及解释,总有些道歉来不及说。我们无奈着充满遗憾的人生是常态。就像爱情,上帝看着它设计好的一次次缘分,却发现错过最好的缘分才是人类爱情的真相。
遗憾占据着我们人生大半长度,可是还得活着。
记得十几年前上高中,有次去医院看病重的外公,正好外公失禁气味受不了难闻,就捂着鼻子逃出去病房了,没想到错过了跟外公道别的最后机会。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妈妈说,外公昏迷时候一遍遍的喊我的小名儿。我说妈妈估计你听错了,会不会喊的是外公最爱的小狗狗“欢欢”的名字啊。跟电影里一样,我送别外公时候也没表现出来过多少悲伤。十几年了,前天我看完电影后,晚上做梦又梦到了外公,也明白我还是没跟自己和解过。
不止这一件事,哪怕过去一年,我也是有些事无法跟自己和解,甚至不打算和解。即使学了心理学,即使朋友老师会这样那样的解释,我那些过错是多么正常的情绪陷入,让我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即使自己知道所谓放下才是人生真谛。道理我都懂,可是总有些事释怀不了,更愿意自己承受内疚感。就像电影,谁能真的理解李对女儿们的爱有多深,谁又真的可以感同身受?
没有人,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