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是带着疼痛的成长
——读《苹果酒屋的规则》有感
初次从美女同事的手中接过这本书,沉甸甸的,分量不轻。封面是三个横放着的啤酒瓶,书本的装帧色彩艳丽,再加上书名中有“苹果酒”三个字,于是乎,我想当然地以为这一定是一部“甜美”的,带着苹果芬芳的爱情小说。
终于有了一段完整的时间,在一个炎热的午后,在我读完雪小禅的散文之后,终于翻开了这本厚厚的长篇小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读完第一章,发现里面所描述的都是孤儿院的生活,以及孤儿被领养的情况,全然和爱情无关,更谈不上什么“甜美”和“芬芳”了!
文章的主角荷马被领养了四次,但都没有成功,以至于荷马一度以为自己就是圣克劳兹孤儿院的人,他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孤儿院。
书的第二章写的是拉奇医生所从事的“上帝的工作”和“魔鬼的工作”。里面有许多关于“坠胎”的细节描写,作者近乎专业的描写不禁令我浑身激灵,毛骨悚然,以至于数次放下书本,走到阳台外呼吸新鲜的空气,难怪网上有人评论说“第二章简直就是部袖珍医学史之北美近代堕胎史”。
读完第二章,我开始失去耐心,开始对后面冗长的章节产生怀疑,犹豫着究竟要不要继续往下读,踌躇之际拿起手机百度了这部小说的简介,发现自己目前所读的内容仅仅只是小说的一个“小小”的铺垫,接下来的章节才是作者更加精彩的编排,才是荷马成长历程中悲、欢、离、合的故事!
前后用了三天的时间,零零碎碎地,终于把这大部头的“苹果酒屋”啃完了,读完全书,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书中那些温暖的细节让人深有感触,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读完全书,不经意瞥见封面的句子:“我们一生中,总会因为一个重要的人突然离开,而忽然成长!” 心突然间有点疼,眼角有泪水涌动!
欧文笔下的人物关系,不是一重的,而是多重的,爱恨交织、情欲交错、悲喜交加。爱情、亲情、友情甚至激情和深情都在书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的主人公荷马,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出生在孤儿院,厌倦了这里一成不变的生活,想去外面追求自由而有意义的生活。
在一次契机下,他离开了出生长大的地方,去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其他可能。在观海果园,他看到了从没看过的大海,吃到了从没吃过的龙虾,找到了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也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孩。
直到有一天,一个在荷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不在了,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规则,明白了如何感知到别人的爱,明白了如何去爱。也忽然明白了自己该做的人生选择。
从荷马的成长历程中不难看出,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个特殊的阶段——“不再是孩子,不过还算不上是大人”,只有跨过这个阶段才算是真正的成长。
这个阶段与年龄无关,与规则有关。成长是伴随着疼痛的,而造成这种疼痛的,往往就是所谓的“规则”。
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人生的规则的,我们需要缓慢的时间去成长,去经历困惑和选择,最终才能确认人生的规则。而成长的契机,可能就是一个对你特别重要的人,也可能是一次别离。
正如书本封面上的这句话:“我们一生中,总会因为一个重要的人突然离开,而忽然成长。”对于荷马来说,拉奇医生就是他生命中那个让他成长的重要的人。
拉奇医生无疑是十分伟大的,敢于顶着压力,从事“魔鬼的工作”,帮助失足妇女选择“不要孩子的”权利。或许,这一切都离不开伊姆丝母女的死。
伊姆丝是一名波特兰妓女,因服大量服用坠胎药而导致内脏坏死,她的女儿看到母亲的死触目惊心,正当拉奇对伊姆丝的死因百思不得其解时,她带来了母亲服用的坠胎药,并请求拉奇医生为她做坠胎手术。遭到拒绝后,她在“哈里森之外”坠胎失败,被人丢弃在医院门口时已经奄奄一息,连衣裙上别着一条内裤和一张纸条:“做就赶快,不做拉倒!”等到被人发现,送入医院抢救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冥冥中,拉奇认为是自己害死了伊姆丝,从而坚定了他要拯救失足妇女,从事“魔鬼的工作”的决心。
文中的荷马就像是上帝赐给拉奇医生的礼物,他出生在圣克劳兹孤儿院,拉奇医生给予了荷马父爱般的关怀,而且把荷马培养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妇产科医生。
当荷马渐渐成长,“堕胎”手术是荷马与拉奇医生的分界线,荷马可以帮拉奇医生做任何事,但堕胎除外,这也许是来自于堕胎总是会让荷马想起自己的生身父母,是他们给予了他生命,也是他们使荷马从一出生就成为孤儿,一个父母健在的孤儿。
后来,荷马离开了孤儿院,来到了观海果园,遇见华力,坎蒂,雷,和奥莉芙。
华力的母亲奥莉芙是一个善良能干的女人,即使她已经识破了荷马和坎蒂的谎言,仍然保持沉默,为荷马的“领养”的儿子安琪尔准备好婴儿房间,大量的玩具,甚至是各式各样的奶嘴。
或许,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其实,很多事情,你以为大家不知道,但他们都什么知道,他们只是怀着宠爱的耐心等待着你勇敢地告诉他们。”
奥莉芙是这样的,坎蒂的父亲雷也是这样的,观海果园里的黑人工人应该也是这样的!
当奥莉芙染病卧床时,把荷马错认为自己的儿子华力,说出了这样的话:“原谅他!”“别忘了,孤儿有不同寻常的需要,所以会把一切据为己有。他本来一无所有,只要看到可以拥有的东西,就会全部据为己有。孩子,你不要怨恨任何人,怨恨会把你给毁了。”
看到这里,心情异常沉重,整本小说里,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孤儿、堕胎、乱伦、种族歧视、看得见的或是看不见的规则、背叛与包容、战争与生活……
读完整本书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是不由自主地,浑浑噩噩地体验着,在蒸笼般的漫长历程里苦闷、焦灼、磕磕绊绊地行走着。
谁都曾经年轻过,血气方刚时,谁不想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要爱,要自由,想要跳脱枷锁之外,摆脱各种“规则”的束缚?!
荷马与坎蒂的儿子安琪尔,曾注意到“凡事都有许多规则”。
华力也曾对安琪尔说过:“有些规则是好规则,不过还有些却只是形式而已,你得小心翼翼地打破它们。”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规则,这些规则大部分很难判断对错,更像是一次次选择的结果,或许,每一次选择,都会伴随着的疼痛,让你终生铭记,永难忘怀!
荷马曾经选择留在观海果园做一个遵守规则的苹果工人,也曾经选择与坎蒂违反规则生下了安琪尔,为此,他和坎蒂订下了一份对从战场死里逃生归来的华力保密的规则,忍受着内心痛苦的折磨,也成了美洛妮所不齿的失败者。
“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曾经在你心目中至关重要的人,却在你生命中的某一时期完全缺席,这是让人最难以忍受的事情。”
在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拉奇医生突然逝去后,荷马“忽然成长”,选择说出真相,选择回到圣克劳兹孤儿院,在那里,伪装成拉奇医生所苦心塑造的医生——富兹·史东,守护着圣克劳兹孤儿院,照顾孤儿们,为每一个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的女人接生,或堕胎。
故事冗长,却不乏温情,虽然总有人不断地挑衅规则,但随着情节的发展,总能以最好的方式原谅了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是否偏激、狭隘、歧视、背叛,最终都能够得到救赎,只留下被真诚的爱感动的记忆。无论是拉奇医生、荷马、美洛尼还是华力,都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英雄主义。
我特别喜欢小说中这样的一段描写:
“他握紧拉奇医生的提包,向黑暗中看去。就在这一瞬间,他突然看清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他自始至终都是原来的他,一个无人领养的孤儿,尽管他逃离了圣克劳兹一些时日,但圣克劳兹依然是他的合法监护人。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应该知道自己归属何处。”
或许,这就是规则,类似于“苹果酒屋”的规则,最终陪伴荷马走完了他的后半生。
201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