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同观点,不同价值观的人怎么办?我们小学生这么看

作者 小蝉

原文发表于 2019年04月22日

昨天,蜂窝的创业日记里提到一个妈妈评价:


“在蜂窝儿童宇宙,孩子获得的认同感不仅仅来自于蜂窝搭建的整个学习框架,同时来自于孩子们在互联网上的关系感。每一个孩子都是基于大家一起解决一个麻烦和问题,基于对方每一次作战时候表达出来的精彩发言来为对方进行肯定。而这些肯定去除了孩子的长相、穿着、学校成绩、性别、年龄(混龄)的差别。”


在蜂窝儿童宇宙,孩子们每次针对一个问题的讨论,都真实而热烈。彼此观点的切磋,不仅让家长们常常感叹“没有想到孩子在这个年龄有这么多的思考”。

而且,恰恰因为是一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经验的孩子在一起学习,所以他们的观点也常常打破彼此的既有认知,给彼此带来更多看待世界的角度。


故事一:打孩子和骂孩子哪个伤害更严重?

在蜂窝儿童宇宙的课程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成年人打小孩合法不合法”,在搜索了各个国家关于“打孩子”的法律条例后,有一个孩子提出来,其实不仅是打孩子会造成伤害,骂孩子也会造成伤害。



这个孩子说:我认为,语言伤害更严重,语言伤害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孩子心里,很难去掉。即使把这颗钉子拔掉,比如和孩子道歉,但是钉子拔掉了,印记还在,是消除不了的。

另一个平时在舰队里一直不说话只打字的孩子,这时突然举手发言了,他提出了反驳:我不同意!我觉得被打伤害更严重。你被打过吗?我就一直被我爸打。况且,你见过只打人不骂人的情况吗?一般打骂都是一起来的。


这时候又有一个孩子说:“我经常被我爸打,但是我就笑笑过去了,我觉得这个事情不那么重要。”


这个事情就开始有趣了。


因为这是一件超出很多没被打过的孩子的认知的事情。


因为他们在面对不同人,在面对一个事情的时候,有不同的处境,也有不同的思考。很多孩子的已有认知被打破,他们需要去处理大量的信息,去思考。


最后,孩子们经过更长时间的讨论,彼此共情,达成了一个共识:打人或者骂人带来的伤害,得看被打与被骂人的感受。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故事二:男人女人有啥不同?

在讨论男生女生有什么不同的话题时,蜂窝的孩子们需要去思考一个问题:男生和女生成年以后,会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班级里,有个男孩说:成年以后,女人就在家带孩子,男人出去工作赚钱。


另一个女孩说:我反对!我们家就是妈妈主要在工作,爸爸在家照顾我。


很多个持有“女人带孩子,男人工作”观点的孩子懵了。这段对话,打破了他们对男女性别在家庭中分工的认知,很多孩子发现:原来自己家庭中的男女分工不是宇宙真理。


与此同时,蜂窝另一个舰队里,一个6岁的孩子也在讨论这个主题,这个7岁的孩子和舰长(老师)、还有妈妈之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孩子:男生女生成年以后,变成爸爸妈妈,爸爸要养家赚钱,每天都加班很晚才回家,会更辛苦!

舰长:那你问过妈妈没,她觉得谁更辛苦?

孩子:我去问问妈妈……妈妈说她觉得自己更辛苦……

舰长:你问妈妈为什么了吗

孩子:问了,妈妈说她不仅要养家赚钱,还要照顾我和爸爸,更辛苦

舰长:那你觉得呢?

孩子:我以前没问过我妈,我要再想想


孩子需要理解人的多元、世界的多元

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固有的经验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打开看待这个世界的不同视角的一种途径,阅读和旅途,都是让我们和更多的人与事相遇,甚至看到更多人的人生,得到我们更多看待世界的视角。



一位身在新疆的孩子妈妈跟我们说“互联网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正如这位妈妈所说,在线学习的方式,正是让一群在互联网时代里出生的孩子,可以在日常,通过互联网,结识更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孩子,让他们在彼此的讨论里,了解到更多的彼此看待世界的观点,学会理解人的多元、社会的真实与复杂,从而接纳世界的多元,更好地和世界相处。


而“理解和接纳多元,自洽地和世界相处”,不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不断要面对的问题吗?




蜂窝儿童宇宙——支持7-12岁孩子看见情绪,清晰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专为成长在中国内卷环境中的孩子设计,通过线上直播课程,线下营地支持和帮助他们理解并释放学校生活中的情绪,清晰地思考所面临的挑战,从而培养自主面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能让孩子从现在开始认识自己,拥有选择自己现在与未来良好生活的能力和权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