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写了两篇关乎生死的文章,变得不苟言笑起来,成天板着个脸,弄得老伴很不习惯。超市买菜归来,等电梯时正好碰见19楼的一对母女,小女孩刚上小学,一派天真。见两部电梯都上行,便要去爬楼。我笑了,笑容应该极慈祥。先感叹一声,年轻真好。又问老伴:愿意回到小学一年级吗?当然愿意。老伴回答。又问我:你呢?气氛活跃起来。我说,我不愿意——才怪。要不这样吧,一齐回去,做同班同学,而且同桌。
出得电梯,老伴说那孩子的奶奶是70后,才五十出头。又说回到70后也不错,年轻,哪怕穷一点。又约好穿越到70后。
既然打算年轻,就不能吃老本,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务之急,是学习新名词。
先复习学过的。
负增长。这是前些年出现的名词,不算新,得学会运用。增长的意思好懂,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或者使水平、数量、位置比原来高。负增长呢,《辞海》上肯定查不到,上百度,有了。“负增长”是一个统计学词汇,指某项数据增长量为负数,即减少。负增长的增长等于减少?我有点懵逼,直说减少不行吗?转念一想,专家发明这个词汇肯定有他的道理, 没准就跟能量的正负有关。不理解,说明我思想僵化,知识陈旧。
再看示例:体重负增长、经济负增长、访问量负增长、人口负增长等。这个术语和正增长(即通常所说的“增长”)相对,如果增长量为零,则称为零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发表报告时经常会使用“负增长”一词。额的个乖乖,原来这还是国际通行的词汇。孤陋寡闻啊!
好在我的想象力不错,可以活学活用。体重负增长意思是体重减轻,瘦了,哪么胖呢?如今女孩子都怕胖,老伴也常常对着镜子发愁,照相必须是远景,勉强认得出是谁就行。我以后不直说她胖,夸她负瘦了,岂不皆大欢喜。再说访问量。在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访问量等同于阅读量,这是我最不好意思提起的事。我的微信公众号开了近两年,粉丝不算少,可惜大都是过路粉,阅读量很少上百。以后再有朋友问起,就说负增长上万、偶尔十万加好了。如此类推,负字的用法之妙,存乎一心,大可举一反三。有病,负健康;没钱,负翁;住房窄,负宽;可恨,负可爱;痛苦,负快乐。这两天板着个脸怎么说呢?有了,成天负松动着个脸。哈哈,所谓学无止境,其是之谓矣。
趁热打铁,再学一个:价格敏感性人群。
这个应该是相当生僻的词汇,百度能不能查到很难说。试试看,有枣没枣打一杆再说。
居然有?来看解释: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是对价格变动反应强烈的消费者,会密切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并以此决定购买决策。他们注重实惠价格,谨慎比较和选择最优惠的价格。价格敏感型消费者通常具备以下特征:他们比较注重实惠的价格,喜欢购买打折或促销的商品;他们会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如果价格上涨或降价,他们通常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他们对价格的比较和选择比较谨慎,通常会花费较长时间来寻找最优惠的价格。
反复揣摩,读出了这个新名词的含义。呵呵,不就是喜欢便宜货的消费者吗?你比方——噫,一向比较迟钝的我,难道也属于这个群体 ?刚才在超市,在壹号土猪的摊位前停留了片刻,40多块钱一斤,巴掌厚的膘,打五折。也就是停留片刻而已。打五折,说得好听,20多块钱一斤 ,照样贵死人。我就不信吃土猪比洋猪解馋,当然了,打一折还可以考虑。 一回头,老伴早就没影了。她比我喜欢便宜货。按我们夫妇的收入,应该属于价格比较迟钝消费者,估计是从前节俭惯了,或者说敏感惯了,一时半会儿做不到迟钝。好在比起我妈我爸他们那一辈,我们的敏感已经迟钝多了。
不对呀,倘若穿越到70后,岂不是成了超级敏感性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