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志愿团接到欧阳修学校的邀请,邓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有不少孩子学习不够认真,贪玩,不理解父母,有的不懂珍惜青春、珍爱自己,不懂感恩,不愿付出,学习没有动力,人生没目标,有的甚躺平,让学校担忧。
今天,孤困儿童讲师团骨干结合学生现状,进行了认真研讨。孤困儿童帮扶志愿团这支以爱为名的队伍迅速行动,用短短一天时间打磨出《“点亮青春”主题分享方案》。2025年4月30日,欧阳修学校的会议厅里,志愿团将与校方携手,用两场充满温度的课程,为孩子们筑起一座穿透迷茫的“成长灯塔”。
一、树洞藏心事:让情绪成为成长的信号灯
青春的迷茫,往往藏在未说出口的情绪里。志愿团曾春香秘书长的《如何化解情绪》课堂,将以“树洞收信”的互动作为起点。孩子们可以匿名投递心中的焦虑、困惑与不甘,让那些在日记本里沉睡的心事,在温暖的故事里得到回应。她会用亲身经历的化解案例告诉孩子们:坏情绪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心灵发出的“成长信号”——焦虑可能是对进步的渴望,叛逆或许是独立意识的萌芽。课后那封《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则是志愿团埋下的“未来之种”:当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勾勒未来的职业、描绘想成为的模样,便是与当下的自己签订了一份“成长契约”。志愿团相信,每个认真写下梦想的孩子,都已在心底种下了向阳生长的种子。
二、银幕照初心:用他人故事唤醒自我认知
“你可知道,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在困境中依然选择奔跑?”作为志愿团团长,我将以《破茧成蝶》为主题,首先以孤困儿童纪实短片《圆梦》作为“生命对照镜”。当银幕里的同龄人在志愿团的帮扶下,从自卑怯懦变得自信开朗,从迷茫无措找到人生方向,实现人生梦想,台下的少年们终将意识到:青春的价值从不取决于起点,而在于是否拥有破茧的勇气。随后的“感恩体验”、“小记者采访”、“逼迫选择”等游戏,更会像一把钥匙,打开他们被忽视的责任意识。最后,《九牛之人》的故事将化作孩子们激励的火种——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九牛之人”的潜质,立志环节的庄严宣誓,便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对青春的郑重承诺。
三、携手育新苗:让教育成为温暖的接力
这场分享会的每个细节,都流淌着志愿团与校方“以心育人”的默契。校方提前精心准备,是对孩子们成长的珍视;志愿团反复打磨的互动设计,是对教育使命的敬畏;而五一后的志愿团与校方约定的教育座谈计划,则彰显着“成长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坚持。没有孩子天生愿意停滞不前,他们只是需要有人点亮一盏灯,告诉他们“你值得被期待”。我们深知,教育不是孤勇者的独唱,而是家校社协同的合唱——当学校用制度守护成长,志愿团用经验传递力量,孩子们终将在双重守护中,学会用双手丈量未来。
春日的风掠过会议厅的窗棂,即将到来的分享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志愿团以爱为灯,照亮孩子们探索自我的小径;校方以信为基,筑牢培育希望的土壤。正如灯塔,永远为航海者留一盏灯,他们始终相信:每个被温柔托起的青春,都能穿越迷雾,在属于自己的航道上,闪耀出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