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是,今天正好开始研究公司股权的分配。通过知乎,看到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分析。其中某些论述,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例如,当创始人占比很少时,是一种风险很大的分配方式。
特别是均分,会是非常不推荐的,有点意外。
“心怀善意”,慷慨分配股权的创始人,本意是让大家三分天下,各自有望富足自由。为何最终公司反而容易分崩离析,别说富足,连朋友可能都没得做?
为何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大好人,未必有好报呢?或者说,大好人,为何给人感觉可能不错,却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以及结果。
到底,背后是什么原理,决定了好到什么程度,可以获得相对等价的回报?
为弄明白这个问题,我查了下好人的定义。
“好人指的是随和厚道,性格温柔,不愿得罪人,不会拒绝别人,缺乏原则性的人。”
原则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好人的好,很多时候,虽营造了表面的和睦共赢,内心却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一片祥和的底层思维,是不用自己成为坏人,不用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成为经受雷电暴雨洗礼的勇士。可以完美地避开承担风险,承担责任。
相对的,既然谁都好,也意味着谁都不会特别好。大锅饭的好人决定,一次次地在让自己成为了没有原则的懦夫。这实际上,是我自己一直容易拿捏过松的一个思维模式。
以自认为大度的方式,去尽可能给予别人,不去倾听自己内心的谨慎与原则。给的随意的结果,往往委屈了自己,助长了别人的得而不惜。
所以,察觉到这一点,就要当下起修,从每件小事开始建立原则性,拿回对生命的主动性。
这几年,有幸接触到易学,易学中关于原则性,有一种比较贴切,而且更宏大的能量类比,叫做“官杀”。
为了表达更清晰,我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官杀是一种能量意识(可简单理解为想法、念头),它无形无影,却在万事万物中,成象成形。比如自然界任何收敛的状态,都有可能是官杀的一种类相。比如:容器、权利、上司、牢狱、官非、女性的对象,树木的修剪,公司的管理制度。像这建立类制约、向内变紧的例子,都会是官杀能量,所形成的。
有些人不怒自威,时刻可以感受到他有明确的自律性、喜恶观、不可撼动的边界。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非显性状态,如果拿捏得中正恰当,甚至会让他人肃然起敬,产生尊重。所谓的官贵,很多时候,就必须做到这种不偏不倚的处事风格。
中立不倚,遵道而行,佛曰中观,道名中道,儒说中庸,皇家中和,允执厥中,可以入道。
这种官杀的能力,我想之所以可贵,正是因为它符合自然,符合道。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侵犯,又可以提醒他人注意分寸。既限制了自己过度慷慨导致匮乏,也帮助他人自我约束收获成长。
天地位焉,合于大道,万物育焉,天地参矣,内圣外王,生生不息。
继续修炼原则的意识,继续在修行的路上不断前行。
吾日三省吾身,克己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