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01、自幼聪慧,习文练武,立下报国志向
1140年5月28日卯时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的一个官宦家庭。
在辛弃疾不满一岁时,其父辛文郁就因病而亡,祖父辛赞抚养其长大。
幼时的辛弃疾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六岁时,他就能够吟诗作对了。
当时的历城县已被金人占领,金人杀人掠地、蹂躏中原,弄得黎民百姓家破人亡。
辛弃疾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过的屈辱生活,曾写下一首诗:
无边荒草接碧天,却无消息来归雁。
中州农夫苦徭役,喋血胡马啮秋山。
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朝。
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为了将辛弃疾培养成统兵大将,辛赞不仅将辛弃疾交给当时山东第一名师刘瞻培养,还带着辛弃疾访遍山东猛将,学习战术兵法。
15岁、18岁时,辛弃疾两次借赴赴燕京应考之机,对金都进行实地考察,借机侦察金人形势,以图恢复。
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02、随耿京起义,义斩义端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欲灭亡南宋,统一江南。金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区,赋役繁重,人民不堪征调,纷纷起义反抗。
辛弃疾在家乡变卖家产,安顿好族人,聚集2000余人揭竿而起。从此,他变成一个救民水火的将士。
但是孤军不成势,他审时度势,率领手下2千余人投奔义军领袖耿京,并担任掌书记,负责起草书檄文告,参与机密。
投奔耿京队伍不久,辛弃疾劝服另一批人马加入到了耿京的队伍中,为首的是僧人义端。
但令辛弃疾没想到是,仪端不久之后竟偷了耿京的帅印投奔金国。
辛弃疾闻讯飞身上马,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准备袭击义端。
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
义端见是辛弃疾,当即求饶,辛弃疾不听他辩解,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因此耿京对他刮目相看,更器重他了。
03、劝说耿京归南宋,金军营中捉拿张安国
为了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辛弃疾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
1162年正月,耿京命辛弃疾和贾瑞等人奉表南归,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
宋高宗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并让他们回山东向耿京传达南宋朝廷的旨意。
但就在辛弃疾与朝廷接洽成与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军中的时候,叛徒张安国、邵进等谋害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
辛弃疾等人行至海州,闻讯,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等五十人驰赴金营。
其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人出其不意袭进金营,抓获张安国。
在五万金兵中带着张安国,摆脱追敌,急驰而归,献俘行在,后张安国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这一机智勇敢的行动,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宋高宗觉得辛弃疾才堪大用。
04、步入仕途,上书朝廷主张抗金
辛弃疾活捉叛徒张安国之后,带领人马,一路南奔,成功回到宋朝。
辛弃疾的英勇壮举,威震了南宋朝廷,受到宋高宗赏识,任命他为江阴签判, 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此刻的辛弃疾,踌躇满志,壮怀激烈,满以为能有机会率军北伐,但他的策略并不受重视。
宋高宗还将辛弃疾带来的起义军解散,安置到各地队伍中,辛弃疾也被任命为地方官,让他治理地方政务,远离朝政。
1163年宋高宗赵构禅让,宋孝宗赵昚继位,他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不仅给岳飞平反,还积极准备北伐,任命老将张浚北伐金国,收复中原故土。
这时的辛弃疾还在江阴担任签判,但因为“归正人”的身份,朝廷始终不信任辛弃疾。
北伐起初,宋军将士们斗志高昂,颇有收复之意。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由于主将之间的嫉功害能,导致符离大败。
随后金宋签订“隆兴和议”,辛弃疾离开了江阴,被任命到广德军中做通判。
但二十六岁的辛弃疾不为所动,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以后,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了《九议》,再次陈述他的抗金方略。
但是,在逐渐偏安成风的情况下,他的满腔热忱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
经过深思熟虑的恢复中原大计如石沉大海,这使辛弃疾陷入极度的悲愤和苦闷中。
05、任地方官,壮志难酬
朝廷虽对北伐反应冷淡,但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颇有感兴趣。
1168年始,辛弃疾先后担任过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职。
在平定了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之后,又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成为封疆大吏,后历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
频频的调动与升迁并没有使辛弃疾感到满足,他日夜渴望的是驰骋沙场,收复失地。
1174年,辛弃疾在做通判建康府时,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
他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在从江西又一次赴任临安的旅途上,辛弃疾平添了离愁别恨,写下了著名的《霜天晓角》一词: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1175年,北方的金兵压境,但是南宋的皇帝在临安这个繁华都市纸醉金迷,无意收复失地。
而辛弃疾这个文人武将却渴望征战沙场收复失地,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写下《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06、被罢官,建立庄园隐居,改号为嫁轩居士
1179年,辛弃疾由湖北漕移湖南。当年秋天,调任湖南安抚使。
辛弃疾来潭州抚湘之前,江南东西和荆湖南北诸路,曾多次爆发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事件。
辛弃疾上任后,立即上书皇帝,建议让在湖南创建一支新的有战斗力的地方部队,并得到皇帝同意。
1180年,辛弃疾开始着手组建飞虎军。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飞虎军,不久后便在他紧锣密鼓的措置下,组建成功。
飞虎军队是当时沿江各地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队伍,成为南宋中后期维护湖南政治局势的军事支柱。金人称之为虎儿军,闻风丧胆,十分畏惧。
然而,辛弃疾直率果断的性格和对于北伐百折不挠的精神,得罪了不少权贵之人。
1181年十一月被交章弹劾,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罪名,罢去所有职务。
1181年春,辛弃疾在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
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1181年,辛弃疾带湖新居宣告落成了。辛弃疾闻讯喜不自胜,写下一首《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庆贺: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
莫碍观梅。秋菊堪餐。
辛弃疾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辛弃疾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这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07、时隐时官,广交朋友,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
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
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
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
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
他们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
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匆匆别去。
后来辛弃疾思念陈亮写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写下《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在此期间,他还与郑汝谐、杨民瞻、韩元吉等交往。或慷慨激昂,极论世事,或长歌相答,情意深长。
1191年,朝廷再次任命辛弃疾为新任福建提点刑狱。然而等待他的是又一次罢官!
在归途中写下一首《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来自嘲这次堪比迅雷的罢官: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
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
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08、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
1194年夏天,辛弃疾被罢官回了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学习陶渊明,在门前种五柳。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铅山期思瓢泉。辛弃疾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这1197年左右的一个夏日,辛弃疾写下《满江红·山居即事》,描写了在瓢泉居住期间的夏日生活场景: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其中有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天午后,辛弃疾散步来到一户农家门前,被这家人的温馨画面感染,还写下《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09、再度出山,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1204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
不久后,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
他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年后,他又一次登临京口北固亭,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0、被谏官攻击,辞官不受
1205年三月,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
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
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回到铅山。一连串的打击使辛弃疾心力交瘁。
回想年少时,满怀豪情,一身孤胆闯敌营的壮举,如今一事无成,他写下了《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1、如范如玉相濡以沫
大约在1166年左右,辛弃疾邂逅了一位婷婷袅袅的女子,这女子正在吟诗写字之时。
这女子边吟边写:“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此时辛弃疾恰好从旁边经过,他一时没能忍住,于是顺口接道:“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位女子叫范如玉,她的父亲和兄长都是当地的社会名流,范如玉从小就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
范如玉钦慕辛弃疾的才华,辛弃疾爱她的温婉如玉 ,他们卿卿我我,有说不完的话,最后结成秦晋之好。
新婚后不久辛弃疾外调,新婚燕尔一旦分离,彼此非常思念,辛弃疾写下这首《满庭香·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辛弃疾对范如玉十分疼爱,呵护有加,辛弃疾和范如玉在湖隐居,两人常以诗词歌赋应答唱和,犹如一对神仙眷侣,如影随形。
只是,辛弃疾永远改不了爱喝酒的毛病,这一日,辛弃疾实在忍不住与好朋友在外面喝多了,回到家酩酊大醉倒头便睡。
等他酒醒以后,看到自己书房里妻子写的禁酒的字,马上酒醒了一半,见到妻子感到不好意思。
想到自己犯了错误,大词人马上想到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写诗向夫人道歉,于是这首 《定风波·大醉归自葛园》 便一挥而就。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为了减少妻子的怨气,以自虐式的口吻,详细描写了自己在醉酒后的各种丑态,并且变着法的夸奖妻子,堪称宠妻狂魔。
1189年是他们结婚的第23个年头,辛弃疾与范如玉均已是知命之年,两人在带湖同办寿宴,同喝寿酒,发誓永不相离,辛弃疾作《浣溪沙·寿内子》词云:
寿酒同斟喜有余。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
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年年堂上寿星图。
范如玉虽已年过半百,却比一般人活得通透,加之丈夫恩爱有加,家中更无烦事忧心。
二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范如玉陪伴辛弃疾左右,给了他最贴心和最温暖的支持,失意的辛弃疾也得到一些慰藉和补偿。
12、再次起用,病重离世
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
同年10月3日,辛弃疾逝世,享年六十八岁。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身故之后,家无余财,仅留下生平诗词、奏议、杂著、书集。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
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12、文学成就卓著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艺术风格多样,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在《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词中说: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他曾写下《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他晚年写的《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词更羡慕夏禹的悠悠万世功。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
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沈,白浪长东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他的诗也很著名,现存辛诗,共133首。辛诗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其中《送别湖南部曲》,自写政治遭遇: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也有感叹英雄失意,《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
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
桃花落尽无春思,直待牡丹天后来。
除去诗词方面的成就之外,辛弃疾的文笔势磅礴,充满豪情,颇为值得称道。
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简洁。
辛弃疾文武双全,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