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的生活
君子不是以吃饱、安乐为人生目标的,所以君子一般不会大富大贵,象颜渊那样“屡空”的现象应该是常见的。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但君子忧道不忧贫,即使在不富裕的情况下,也不忘了礼,不忘了自己的穿衣打扮。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最可贵的是,当生活陷入困境时,君子能固守正道,绝不会象小人那样胡作非为。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所以,孔子说他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就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才会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的风度
君子的生活是不出众的,但君子的风度绝对是超一流的。
首先,君子的神态是安详平和的。没有令人紧张的焦虑,没有让人生厌的戾气,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气。它让人亲近,它让人安宁,象母亲的臂弯。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其次,君子举止得体,风度翩翩。君子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好学极大地丰富了君子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君子的个人修养。这是对内,对外,君子“约之以礼”。内外兼修,成就了君子儒雅脱俗的气度。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再次,君子不争,争必公平。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
这一幕在当下还有上演吗?没有,绝对没有!有的只是你死我活的“内卷”,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竞争手段。
如果必须竞争,那么君子的竞争,靠的是什么呢?“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君子靠的是“温、良、恭、俭、让”,这种竞争确实不同于当时一般人的竞争,更不同于当下我们的竞争,这是君子之争,是一种公平的竞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的处世
独立和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助人成善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怀德怀刑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谨言敏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重实绩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相处原则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正人正己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有错就改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诺言与原则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隐居求志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三种警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三种敬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的模样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做到“九思”,君子才能做到“三不”,即: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总之,君子谋道不谋食,只有追求仁道,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君子不是“不谋食”,他们恰恰是通过“谋道”来“谋食”,即: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