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德国自然科学博士是这样学习的

到底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我觉得要因人而异,但是仅以我这些年的观察,我觉得一个人能拿下德国的自然科学博士并坚持在所学领域做研究,他的学习方法还是可以借鉴一二的。

我对面的德国自然科学博士并不知道我在写他,否则他可能会一直好奇我到底要写他什么,以至于不能认真写他的报告了。说实话认识他这么多年,这大概是我很少的几次见到他认真学习,本来有关他的故事很多,今天就来写写他的学习模式吧。

咱们要先把博士拉下神坛,这样他的学习经验才对我们大家更有意义。有意思的是,他是个自称有阅读障碍的人。这也不是完全自谦,因为不止一次,急脾气如我会看他在一个网页上找不到该点击的栏目而忍不住说,不是就在那儿么!这还是面对普通网页,对于对普通人来说如天书般的专业文献估计他读来不会更容易,但是下面几点绝对是他的制胜法宝。

01 专注

我虽然见证了他整个博士学习的过程和这些年的研究之路,但是印象里从没见过他熬夜苦读什么的,再加上他自称的阅读障碍的问题,我觉得只能承认他是非常专注的人。对于他来说,他可以很快切换到“学习模式”,事半而功倍 。

话说这次居然见到他认真学习,也是因为到春节放假他才被通知节后一上班就需要就某个专题做个小半天的分享,这春节应该是一年中家里最热闹也最折腾的时间了,而且有些传统的节日活动是一定要参加的,但是他能见缝插针的安排他的写报告计划,中间无数次被打断也不急不恼,常常就在客厅占饭桌的一半然后开工,这定力真的要赞一下。

02 思辨

记得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男主角之一“只有”MIT硕士学位,常常因为这个学位这件事被其他几位男主角戏弄。喜剧里的情节有对生活的夸大,但是我很同意读博士不光是深入了解某一专业的知识,更是掌握了研究的方法这样一个观点。

因为专业相差太多,我大多数时候没法分享他对专业问题的看法,但是早早就留意到他很注意思辨,会批判的去看问题,多角度验证,绝不死读书。甚至有一次看到他的毕业论文的部分内容被某人连图都懒得改的翻译成中文“借”用了,他也很仔细的研究了那位抄袭的仁兄的思路。

03 享受乐趣

做研究这件事,应该还是很坎坷的,所以能享受乐趣真的很重要,有乐趣有好奇心,才更容易坚持,不是么?很少有人能保持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情绪高涨激动地跟过年似的,但是突然读到一篇好论文,真的有人会乐不可支,也会有人拿着一本题目读下来我就觉得肯定很枯燥的专业书击节叫好,说某某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了,就像得到一整盒糖果的小孩。

04 劳逸结合

有一次仔细阅读了某个英国考试的备考指南,官样文章的最后写的是请考生们在复习阶段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要因为考试影响饮食睡眠,感觉前面一直严肃的老爷爷脸到结尾突然卖了个萌,而这份备考指南并不是写给中小学生的,参加这个考试的可都是财务领域的专业人士。其实想想这可是考试成功的秘诀之一,顶着黑眼圈营养不良的人应该很难熬过漫长的专业考试季。

抬头看看我对面的德国博士,这么一会儿已经把面前的一小盘花生吃完了,虽然他这么长时间一个字也没说,一分钟也没离开他的电脑,但是这看起来对他来说很是一个可持续的战斗模式。

也就是这个原因吧,所以结婚这么多年了,我真的没怎么见过他在家学习,业余时间在家是要和家人一起认真生活的,这样转战学校或职场时才能满血复活。

学习上搞定这几点并不容易,写出来咱们共勉,要不今天开始一起试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下午下班坐单位的通勤,到了站点下车后,真是归心似箭,恨不能飞回去,两个红灯的路用了平时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回了家。开了...
    此城此警阅读 369评论 0 2
  • 结果出来时我并没有很失望。 那时,我只是觉得自己以后一定像其他同学一样,浏览着各色的招聘网站,穿梭于招聘会之间。 ...
    小黄不是仙阅读 206评论 0 0
  • 越来越感觉 时光的脚步由远及近 藏在夹层兜里的单程票 像无价的宝 爸爸是不是还佝着腰 一支烟装进了天涯 想必还燃烧...
    一路烟云阅读 1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