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平娟

一路驱车而行,窗外满是深秋的风貌。一株株新杨秀颀挺拔,可叶早已染上秋霜的模样。西风过,吹散了它与枝的最后一份关联,旋转又飘落……
思绪再回刚刚的团辅课堂,心情也格外沉重。上周的“时间管理”和“独一无二的自己”,在视频的引导和实验操作下,愉快又轻松,目标达成也棒,可是这次的“情绪”主题呢……这般滋味真是……原以为孩子们不会走得太深,未曾想这个话题却是这样敏感,只需轻轻一下就触及了最深层问题,触到了每个人温暖和伤痛的最初来源——原生家庭……
活动开始,“大风吹”的热身游戏暖身暖场,一下就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他们用满是新鲜和好奇的目光期待着……看着这些目光,是这样熟悉,不禁让人回到了刚入职的那些年。那时教的正是这样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我见证并参与了他们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八年时光,而他们也给予了我最好最好的成长。如今时隔多年,当我可以再次和这些稚嫩可爱的生命相处,我真的愿意给予他们我最好的状态。来吧!放下中学从教生活的刻板,放下做出来的那些严肃,真心地投入到和他们的融合当中吧!
……
“我们常见的情绪有哪几种?谁能来说一说?”
……
“你最近最不开心的事是什么?你还记得吗?可以试着以写或画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
“老师,我不会画呀。”
“你还可以写呀!”
“老师,所有的事都可以写吗?”
“当然,只要你愿意!”
“老师,你能告诉我qi cheng怎么写吗?我不会写这两个字。”
话音到这,一种莫名的情绪如鲠在喉。“qi cheng”,虽然它不像其他脏词那么一下就带给人强烈的不适,但它也是家乡人常在嘴边记挂带有某种评判和情绪的词……
“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字呀?这是谁说的?”
“我妈妈,她老是说我是个qi cheng。”他扬着头,正满脸带笑地看着我。
“老师,我叔叔他也老是这样骂我,他就把我当做了他的出气筒,一不高兴就朝我发脾气!”又一个男孩的声音从身旁传来。
“我妈妈也是,她只要一和我爸爸吵架,就要骂我,我也是他们的出气筒,哈哈……”还是刚刚的那个男孩,他已经和刚发言的孩子聊在了一起,脸上还是笑……
“你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住吗?”我问第二个男孩。
“他们上班顾不上,我就和爷爷奶奶叔叔在一起。”
“哦!”
“老师,你快告诉我qi cheng怎么写呀!”
“嗯……对不起,老师也不会写这两个字,不过你可以回去问问你妈妈,也许她知道呢!”
“她能会?”他自言自语。
……
孩子,你是知道“qi cheng”这个词含义的吧?你知道它不是一个好词吧?可为什么你在言说这件事时还可以带着笑容?是已经习以为常了吗?它最初进入你的耳朵时始自何时?是从谁的口中说出呢?原谅我吧,请原谅我实在不知道它的写法,最起码在词典里没有它的记录。也请原谅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去向你表述这个词的含义。
“同学们,刚刚的活动中,老师似乎发现同学们很多不开心都是来自我们的家庭和父母,因为他们好像对我们总有很多的指责与批评,是因为我们不够好吗?”
“是爸爸妈妈爱我们,想让我们更好!”一个甜甜的女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是他们老拿别人的长处和我们的短处比。”
“就是,就是!”
……安静的课堂立马热闹起来,孩子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起自己的遭遇……
“同学们,那你觉得自己优秀吗?你又有哪些长处呢?老师决定临时为大家添加一个小活动,告诉大家我们都是最好的自己!”
……
课程仍在继续,可我想问,我亲爱的家乡人,“qi cheng”应该怎么写,你会吗?作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生活中我们肯定都讲过。只是,你可曾把这个词向一个孩子言及?特别是把它毫无任何遮拦地送给你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也这样问你,你会如何作答?我们是否可以再往深处想想:何止这个词,我们早然把更多恶毒的词汇送给了我们的孩子,把我们成人世界里那些肮脏和污浊的文字肆无忌惮地在孩子面前呈现并给予。亲爱的们,是什么样的情绪让我们放下为人父、为人母的疼爱,这样毫无遮拦?
相信你一定记得孩子刚来时的模样,那份喜悦洋溢在每一个毛孔里。他生病时我们会担心,受伤时我们会哭泣,可是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竟变成了这等模样?为什么我们会允许自己这样赤裸裸地把伤害给予?是谁赋予了我们这样的权利?
“我这样说都是为了他好!”一个声音冒出来。
“不就说了个qi cheng,他那么小,知道个x!”
“我自己孩,我想说什就是什,麦爸妈也是跌们说我来,我不也好好的?”
……
是的,可能我们也是这样长大,可能谁也没有告诉我们“qi cheng”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可我们又都实实在在在用它,说别人,也说我们自己。只是,我想请我们静心体会一下,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评价时用到这个词,我们真实的内心和情绪。我们是不是可以像这可爱的孩子一样笑起?语言暴力的伤害甚至是有甚于身体。腹中的胎儿都是可以感受到母亲情绪和环境变化的,作为一个已经处在成长中拥有独立思维的孩子又怎会一无所知?孩子真的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他渴望获得被人尊重的人生,他更拥有这样的权利。作为他们的父母、师长,我们需要学习这个关于尊重的课题,因为爱护他们就是爱护曾经的我们自己!
尊重是一门学问,让我们从头学起!
秋风再起,而余晖中,那些新杨依然挺立……
